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天科技集团感动航天十大人物评选 > 候选人物 > 正文

八院某型号竞标研制团队:夹缝中勇抢先机

    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48个拉杆箱,装满沉甸甸的材料,更装满八院人对这支队伍热切的企盼和祝福。步履轻盈的背后,是反复推敲后的自信。2018年3月,作为当年八院装备领域首个竞标型号团队,他们首战告捷!自此,为八院相关领域开疆布局打开了新的篇章。随后,6月,该团队参加某分系统竞标,再次告捷;8月,该团队顺利通过总体技术方案评审,受到客户高度肯定;9月,各单机已对接调试,全力备战年底飞行试验……这支团队从没有停歇,他们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敢拼搏!在夹缝中勇抢先机

当下,竞争性采购已成为装备领域常态化局面,2018年初,针对某特色需求及竞标时间突然前移,在八院领导的指示下,八部紧急协调各方力量,吹响了竞标的集结号,一支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的竞标团队应运而生。

面对主要竞标对手在该领域内经营多年、成果在手以及用户需求一变再变的严峻形势,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2岁的竞标团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多位行业专家说:“竞标对手样车已经做出来,你们现在连一张图纸也没有,要竞标取胜太困难了。”

“竞标八院必须第一,末端领域我们不能丢”这是竞标团队立下的军令状。仅20多天,竞标团队就完成了10余次整车优化设计,准备了30多万字竞标方案报告、45项关键技术论证报告、440余本支撑文件,集团及院里组织模拟答辩近十次。为了新领域,我们八院人“敢拼搏”!

2018年3月,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院长书记的直接参与下,在竞标激烈竞争的角逐中,八院勇夺第一,标志着八院成功抢占了某专业新领域!

敢担责!在困难下向肩头加压

该型号作为某领域未来重点装备,涉及到多项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何况研制周期又短,竞标成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早有准备,这个项目会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总设计师蒋道民说道。团队一共梳理出以5项重大关键技术为代表的23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成功应用的案例。而团队除了少数几个核心人物,很多都是工作不满5年的85后、甚至90后。新技术难度大、团队成员太年轻,型号压力不言而喻。

这时,团队中徐银波、李建东、陆翀屹、张海龙等这些航天老战士们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多项关键技术攻关。这些同志大多参与了八院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某型装备的研制,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八院老一辈航天人那些年的光辉岁月。

在航天老兵的带领下,各专业设计师采用联合攻关模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多项国内首创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敢创新!在高压下果断抉择

系统技术难度大、分系统协调事宜多、任务量繁重、进度安排紧,4个月的时间,如何将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在火热七月的某一天,围绕该项目研发模式大讨论在八部815办公室激烈展开。

吕炳均、徐金龙两位博士提出“按以往的研制方法,时间必定来不及,能否考虑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的设计方法是指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基于模型驱动(MBSE)方法替代以往的文档设计,整车设计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及下厂。这些设计方法以往只做过一些探索,从没有在型号装备上应用。

有人表示,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必定带来新风险,反而耽误时间。正当大家犹豫不决,争论不休的时候,八部主任孙刚和党委书记谢维建来到大家身边,孙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求变的道路是艰辛的,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开动脑筋找方法,大胆使用先进工具,不用怕”,谢维建现场安排五室信息化全力保障。

按照协同设计要求,八部一室牵头十六室、十八室成立跨部门IPD团队,开展基于模型驱动的系统设计,仅用了4个多月就完成了从系统设计到软件代码的实现;八部六室率先开展整车全数字化设计,实现了整车“不打印一张图纸,全程数字化下发”的既定目标。

在高压下果断抉择,项目团队创造了八院某领域装备协同设计和全三维设计的第一次!

敢奉献!在艰苦中莫言苦

型号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项目成功离不开团队每一名成员辛勤的付出。面对型号技术难度大、研制进度紧张等困难,项目团队始终咬紧目标不放松,每个人都把确保型号成功当成自己的首要使命,从没有个人困难。

作为型号“家长”,李加宝总指挥带领大家不知熬过了多个不眠之夜,他的头发也不知何时又白了很多;高方君副主任那一句脱口而出的“兄弟”,见证了团队成员间亲若手足的感情,团结的力量在凝聚、奉献的精神在传承。

记得2017年的中秋节,正处于系统技术状态确认的关键节点。在制定加班岗位时,陆翀屹、张海龙、彭永红这样的航天前辈们总希望排班时间长一些,把休息时间留给青年人,用他们的话说“要留给青年人陪家人的时间,他们家里有小孩有父母,不容易”

青春的岁月,因梦想的倾注而熠熠发光,个人的理想,因家国使命的融入而慷慨激昂。追逐航天梦的路很长,但他们一直“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