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徐夫江是航天六院801所的一名普通工人,纯朴憨厚的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航天的热爱,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经过20多年的历练,在航天的舞台上,踏实肯干的他上演了一场从农民工化蛹蜕变成工人技师的大戏。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不怕艰难、积极上进的意志力;有一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气神。
肯钻研能吃苦,从农民工变身设备排故高人
1972年,徐夫江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念到初二就辍学外出打工,曾是茫茫人流中一名普通的进城农民工,他做过建筑工地上的小工,修过建筑机械,摆过自行车摊,最终都不了了之。1994年底,他只身来到上海,进入801所当了一名临时维修工,主要负责非标设备修理。他是师傅的关门弟子,他和师傅性格很像,都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师傅之前带了很多徒弟,但皆因这份工作又脏又苦还不好学,收入不高还被别人看不起,体现不出价值而纷纷离开。而徐夫江却十分珍惜,他说:“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师傅那样,当一个‘万能’的机修工,能维修所有的设备和管道。”正是本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踏实肯干的他跟着师傅一门心思学起了机修技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上海市劳动局第三技工学校参加培训,取得了国家人社部颁发的技师资格证书,2016年被集团公司授予技师技能职务。
2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聪明好学,不怕脏和苦,从学徒工,做到了高级工,再做到了技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无专业特长的农民工,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名航天技术能手,有了一手精湛的技术,不仅能进行大型、高精尖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还掌握了非标设备的制作和操作,尤其对压缩机、液气路控制设备等非常精通,可以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专家。所里大小设备出现故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徐夫江来解决,他也不负众望,总能手到擒除,实现了当年“做一个‘万能’的机修工”的愿望,他师傅的手艺在他手里得到了传承,他带的徒弟也都成为了这方面的能手。
回首这一切,他总是一如平常笑嘻嘻的说:“没什么,感谢单位和领导的培养。”20年秀木成林,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昭然易显,在这条农民工成才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其默然前行背后的那一颗朴素的初心。
爱岗敬业,农民工成为型号设备保护神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航天技师,这条路徐夫江走了22年,他把自己这颗“螺丝钉”发挥出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同事的眼里,徐夫江不仅好学肯干有技术,还是个乐于帮忙的热心人,有什么事你喊一声,或者你还没开口,他就已经出现在你面前,为你搭上一把手。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个踏实肯干有本事、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的下属,是一个把活交给他做就能放心的实在人,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活干的漂亮。
从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任务开始,801所重大型号发射任务的发射场设备保障工作主要由徐夫江负责。他先后赴发射场参加神舟五号至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和二号、探月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器等大型航天发射试验十余次,表现非常出色,多次被试验队评为优秀队员。
少言木讷的他,在其它方面不争不抢,但在工作上却总是冲抢在前面。在发射场,推进剂加注是一项高危工种,为确保推进剂加注工作的顺利进行,加注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推进剂加注容器内部进行人工清洗。这项工作虽说简单,但要求高、影响大,马虎不得。为了确保容器的洁净度,徐夫江要从容器人孔法兰钻进腔内,用酒精擦洗内壁。神舟载人飞船每次进场发射常常都是在炎热的夏季,发射场地处戈壁,环境温度超过35℃,加注容器的大小和形状类似一个不锈钢热水瓶,里面温度接近40度,人在里面转身都很困难,还要用酒精擦洗内壁,那就不仅是闷热难熬,还伴有浓烈刺鼻的酒精味。徐夫江就是这样戴着防毒面具憋着气用绢布沾着酒精在里面认真仔细地擦洗着每一处,直到憋得满脸通红才探出头来换口气再进去,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就这样一遍遍地擦试着,直到最终容器洁净度满足要求才出来。
每一次发射结束后需处理推进剂废液时,他总是冲抢在最前面,毫无怨言、毫不计较,他说:“这些工作总是需要人做的,我能做就做了吧”。在发射场他就是用这样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完成每一项工作,确保加注工作保质按时完成。
回首二十余载从农民工到航天工匠的蜕变之路,他用事实告诉人们:不管你从前条件如何,只要用心努力去对待每一件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终会有一天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