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黄德,男,汉族,45岁,本科学历,先后两次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九院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带头人,高级技师,是九院“百人工程”培养对象、核心人才。2007年至2018年先后10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黄德是我国航天惯性器件精密装配专家和领军人物,他装配的特材半球动压马达是我国新型装备惯性器件关键件的“心脏”,其精度与装备整体精度息息相关。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黄德勤学苦练,推动技艺传承,努力提高惯性器件关键件动压马达精密装配技术。先后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关键件的精密装配任务。
从一名普通技能人员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精密装配领域的技术专家,得益于他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得益于他无私传承和团结奋进。
面对困难不服输 展航天蓝领风采
黄德长期从事国家航天惯性仪表和动压马达装配工作,承担了国家重点预研项目某型号特材半球型陀螺马达和加速度计动压马达装配及测试任务。此装配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并被国外技术封锁。在毫无先例可借鉴的前提下,黄德迎难而上,凭着不怕困难和不服输的劲头,发扬航天人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精神,查阅国内外技术文献,与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彻夜交流,吃透文件资料,提升理论水平,拓宽知识架构,结合动压马达的结构特点,在装配手法、研修技能上打破常规,实现了动压马达产品从试制到批产的跨越,动压马达各项性能得到了稳步提升。
黄德常说“用心做人,用心做事”,这是他的人生原则,也是他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临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双重压力,作为马达装配组组长,黄德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常常吃住在单位,偶尔有紧急的生产任务,半夜打车到单位解决问题,绝不让问题积累到第二天。他不仅自己实行七天工作制,还带领全组人员加班加点,全力做好惯性仪表精度攻关工作的“后卫”,做好马达“攻坚战”和“保卫战”的“前锋”。在黄德的带领下,马达产量每年都有飞跃性的变化,产品制造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不畏艰险 耐住寂寞偏向虎行
动压马达的装配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需要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校准和修配,反复拆装和试验,黄德对零件的细微变化都铭记于心,耐得住寂寞和枯燥,默默工作,刻苦钻研,解决了动压马达装配过程中的多项瓶颈问题和批产的薄弱环节。
例如,他制定了特材半球孔与轴的研配方法及计量方案,大大加强了动压马达的质心稳定性;对装配过程中的重点配合关系细节进行研修,并且进行合理的手法装配调整,从而保证了动压马达运行参数的正常。
黄德的业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谁又知道其背后付出的艰辛与痛苦,汗水与泪水。为更好的完成工作,黄德多次专程到大学请教相关领域专家,与他们交流技术细节,不断改进设备缺陷,通过各种方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紧跟航天发展 领跑行业技术水平
航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装配技能不断提出新挑战。作为工作在航天近30年的“老兵”,虽然在惯性器件装配及特材动压马达装配工作中已硕果累累,综合分析能力、精湛的装配技艺已遥遥领先,但黄德丝毫没有懈怠,独创了多种属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配工艺方法和专用工装。黄德参与创立的特材动压马达装配技术是航天工业领域首创,代表装配技术的最高水平。他通过突破一系列瓶颈技术,使马达性能长期稳定可靠,经受住了某型号飞行试验的一次次考验,均圆满成功。
在“大数据”时代的感召下,他充分发挥大数据思维,对马达信息数据库进行分析,解决特材马达试验过程中摩擦力矩超差和耐回转试验电流超差等技术问题。近4年的时间,黄德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开展和参与国防科工局、集团公司等各级课题5项。
作为一名航天人,黄德始终把航天精神作为自己的工作信仰,在工作中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航天技能人员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