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天科技集团感动航天十大人物评选 > 候选人物 > 正文

十一院彩虹公司无人机型号总工艺师谢文胜:爱航天,以生命的名义

    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谢文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一院彩虹公司无人机型号总工艺师。先后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域智库专家、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军贸工作先进个人、航天技术能手、特级技师、拥有6项专利的航天一线优秀发明家、“六好”班组带头人、“谢文胜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数控维修保障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钳工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荣誉。

投身航天31年,谢文胜成长为技术技能并重、生产科研兼修的“专业大拿”,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而在荣誉的背后,是他面对危险“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是他面对工艺难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更是他“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报国初心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航天情怀。

勇涉险,亲赴前线火速抢修

近年来,随着彩虹无人机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无人机保障团队的工作强度呈指数上升趋势。而对这位首屈一指的彩虹无人机发动机维修专家谢文胜来说,出差是日常,出国是家常。只要“彩虹”有需要,不论是风沙漫天的西北荒漠,还是骄阳似火的祖国南疆,抑或是举目无亲、危机四伏的异国他乡,他也总是毫无怨言地奔赴最偏远、最危险的第一线,承担起最复杂、最棘手的急活难活。

说起最惊险的一次经历,谢文胜赴某国抢修无人机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由于外方操作不当,一架彩虹无人机失控迫降在该国战地机场。该国战事频繁,局势紧张,无人机多停留一秒,危险就多一分。外方人员只好向十一院彩虹公司紧急求助。可是负责分派任务的领导却犯了难,在人身安全毫无保障的情况下,派谁去都是场赌博。

“领导,我去!”谢文胜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还是名老‘彩虹’,我不去谁去?!”谢文胜坚决的态度说服了领导。带着几名得力干将和必需的设备仪器,谢文胜出发了。他轻装上阵,送行的人却心事重重。

飞往该国的客机一落地,谢文胜马不停蹄,踏上了飞往抢修点的军方专机。嘈杂、逼仄的机舱内,穿着十几公斤重防弹衣的谢文胜冷静沉着地安排组内分工、确定抢修流程。专机刚一停稳,谢文胜手持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带着组员冲下舷梯,直奔停在跑道上的无人机,迅速展开故障排查。他动作娴熟、技艺精湛,一时间竟忘了身处何地,只有眼前待修的彩虹无人机牵动着他的神经。

“轰”,突如其来的一声炮响震耳欲聋。“敌人打过来了!”机场的警卫兵一声大喊,向指挥部疯狂奔去。紧接着是此起彼伏、愈逼愈近的射击声。谢文胜身处的停放无人机的军用机场正是敌对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近在咫尺的危险,第一次显得如此真实。而无人机的抢修工作此时正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暂停就等于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不容有失!”谢文胜暗暗念道,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抢分夺秒与敌人赛跑。“快点!再快点!!再快点!!!”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手上一刻不歇,胜利就在眼前。

“好了!”发动机故障迅即被排除,谢文胜动作麻利地盖上机舱外壳。“完活!”谢文胜抓起工具,护着其他组员,以最快的速度向军方护送专机冲去。可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一颗子弹“嗖”地破空而来,紧贴着他的头皮呼啸飞过,击中了不远处的一堵矮墙,发出一声闷响。

“齐套!”甫一坐定,谢文胜就向无人机指控站给出了“可以起飞”的讯息。敌对分子攻进了机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谢文胜乘坐的专机和刚修好的无人机几乎同时飞离了地面。彩虹无人机充分发挥“察打一体”的优势,前线后方即时联动,一弹击毁了敌人的指挥车。机场守住了!谢文胜成功了!

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只是谢文胜无数次和困难斗智斗勇、和危险擦身而过的一个缩影。10年内,他累计19次赴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无人机产品交付、保障飞行和技术培训工作,参与交付军贸产品31架,累计产值约2.5亿美金。多年来,他共参与保障飞行400架次,总航程50余万公里,并创下单机飞行800小时发动机无故障的保障佳绩。

谢文胜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舍己奉公的家国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各国用户的一致称赞。他在认认真真做好售后保障的同时,还为国外客户培养了技能人才132名,这名外方用户口中的“中国师傅”,已经成了彩虹无人机的金字招牌。十一院积极践行军民融合战略,以开放协同的姿态进入崭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彩虹无人机走出国门,享誉全球。“彩虹”成为继“长征”“神舟”后中国航天的又一靓丽名片,谢文胜功不可没。

敢为先,创新不息创效不止

敢啃硬骨头,是谢文胜留给领导同事的第一印象。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彩虹无人机展翅高飞把好工艺关、装调关、保障关,除了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他总是主动寻找难题、攻克难关。

在装备模型装配岗位上工作了10年,他磨练出精湛的精密机械产品装调技能,设计开发的精密量具“模型测量多用正弦规”填补了我国测量器具的一项空白,独创的装备模型核心零件安装角度的多维度可调精密测量工具和方法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该方法的成功应用,把装备装配效率提高了3倍,十几年来为单位累计节约劳动成本约300万元。

在无人机工艺研发部门工作了10年,他又继续在产品总装、工艺设计和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应用技术上深耕细作,勇于创新,设计开发了40多种工艺装备,多个具有独创性的工艺项目获得国家专利。由他负责开发的大型多功能无人机储运装备“综合保障方舱”2014年起作为彩虹无人机军贸产品的配套装备行销6国,累计出口创汇4000余万元。由他研制开发的“非金属材料特殊形面开孔工装”有效解决了重点型号无人机产品机头特殊位置开孔困难的难题,开孔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到15分钟。

除了积极践行技术创新,他还身体力行开展理论创新。他独立编写无人机产品总装工艺文件、编制十余份无人机总体部标准文件,实现了彩虹无人机工艺标准化从无到有的突破,部分标准已被集团公司作为行业标准采纳。由于在工艺领域的突出贡献,2016年他获得十一院院长特别奖,这是十年来首次将个人最高奖授予技能序列人才。

志不渝,献身航天尽责报国

“我是党员!”这是谢文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为自己的党员身份而自豪,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装配工作好像只是照图装物配件,似乎是件不用动脑的“简单活”。然而,谢文胜却看到了背后的“难”。安装工具、安装次序、安装角度的细微差异,都会极大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面对枯燥繁琐而重复的装配工作,谢文胜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保持严慎细实的航天作风,慎细慎微,孜孜不倦。为了干好一个装配活,他常常连续几天加班加点,甚至一年出差300多天,这个纪录他保持至今也无人打破。他的付出源自报国初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航天“三大”精神,也正是他的这种初心和热情造就了他的成功。多年来,他诚实守信,兢兢业业,出自他手的每一架无人机都是质量保证和品质象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我成长的同时,谢文胜还主动帮助他人成长。作为集团公司“谢文胜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徒弟、育后辈,致力于技能人才培养、前沿技术创新、无人机产品生产工艺设计和新工艺方法探索,为整个无人机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技能人才。

谢文胜的心里装着祖国、航天、工作、同事,却唯独没有装着自己。提起谢文胜,了解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可谢文胜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善无止境。我再多做一点、做好一点,也许‘彩虹’就能飞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这是我能为单位、为航天、为国家做的唯一的事,职责所在,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