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任务进展 深度报道 任务图集 专题视频 航天人物 社会责任 社会关注 科普解读 任务全记录 在线访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 任务进展
飞天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揭秘神九飞行乘组成员选拔和训练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17日
  优中选优

  神九神十任务一起挑

  
据黄伟芬介绍,此次飞行乘组的选拔,在充分继承以往选拔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特点和对航天员的要求,制定了专门标准,从思想政治素质、医学、心理素质、训练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航天员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在今年3月份确定了飞行乘组及备份人选。

  黄伟芬说,选拔分为初选和定选两个环节,2011年10月完成初选。初选中,我国首批男航天员中有7人脱颖而出,2位女航天员也通过了初选的考评。这9位优中选优、脱颖而出的航天员,将为神九和神十两次飞行任务做准备。

  “因为两次任务间隔时间不长,所以我们决定初选出两个乘组,同时为两次飞行任务选出人选及备份航天员,这样能高效地利用训练资源。”黄伟芬解释道。

  这9名航天员在经过训练和考评后,神九飞行乘组和备份乘组人选被敲定,即完成定选工作。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的人数相同,所以有6位航天员开始集中精力备战神九飞行任务,他们各自的岗位分配也开始明确。

  至于神十飞行乘组的定选工作,黄伟芬说:“还需要等到神九飞行任务完成之后才开始。”

  当然,飞行乘组人选在确定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改。但如果有人出现生病、意外受伤等情况的话,人员动态调整预案将启动,要不要换、换成谁,这些都要经过仔细的分析评估。

  手控对接练1500次

  训练有望国际化


  被选拔参与神九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各方面素质极高,但通过选拔只是他们飞天前迈过的第一关。要最终飞天,还必须经过一系列“魔鬼训练”。

  手控交会对接是执行神九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技术要求高,此次出征的男航天员每人都进行了多达1500次的模拟专项训练,且成功率极高。训练中,他们甚至可以在无参数指标显示的情况下,仅凭仪表显示图形而成功进行手控对接。

  此外,在体质训练、理论知识培训、心理训练、航天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和航天器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训练中,这几位航天员们也都“身经百战”。

  除了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集中训练之外,3名航天员在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也还要进行一些复习训练,例如继续熟悉飞行手册内容等。同时,一些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以确保飞天前身体状况良好。

  “我国的航天员训练水平很高,国外同行也都承认这一点,这让我们深感自豪。”黄伟芬举例道,“在执行神五飞行任务前,中国航天员在训练中都是零损伤、零事故。这么多年来,连美国、俄罗斯都做不到。”如今,中国的航天员训练系统科学有效,已经具备了为其他国家培训航天员的能力。(陈立)

  神九航天员乘组一览

  

  景海鹏:

  中国航天两度飞天第一人。

  1966年出生,山西运城人。

  2005年曾入选神舟六号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成功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作为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指令长,与航天员刘旺、刘洋一道,共同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作为飞行乘组中唯一的“老面孔”,当被记者问道多年来似乎并无变化的时候,景海鹏笑称:“怎么会没变化?1985年刚当飞行员的时候我64公斤,现在66公斤,发福了!”

  

  刘旺:

  中国首位执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航天员。

  1969年出生,山西平遥人。

  1998年1月成为我国第一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在这个团队中,刘旺年龄最小,比其他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小了四五岁,同时他也是大家公认的“脑子最灵光的一位小老弟”。

  此次任务,刘旺将担任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手,亲手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而这个对接过程,他已在地面模拟器上训练了1500多次。

  

  刘洋: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1978年出生,河南林州人。

  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作为我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自然是乘组中的“焦点”。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承受8个G的过载,也就是说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刘洋说:“太空环境不会对男女航天员区别对待。地面训练要求严一些,将来到太空才能更加保险。”
【打印】 【关闭】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