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长二F火箭“两总”谈如何严控质量确保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用事实证明,对于进行了较大幅度改进、几乎等于一枚全新火箭的改进型长二F来说,其0.97的可靠性、0.997的安全性两个设计值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大考中得了满分,实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承诺。
改进型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荆木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经过两次飞行考核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在技术上有把握承担载人飞行任务。
32项更改确保可靠性
据介绍,执行神舟九号发射任务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共有32项更改。这些技术状态的更改主要是为了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与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两枚火箭相比,这枚火箭质量控制的重点不再是新技术和较大技术更改项,而是产品质量本身。
例如,他们在前期单机通电时间已有千余小时的基础上,又将通电时间继续加长。备份仪器加电时间比原来增加了20%。
再如,在原有质量标准上,他们提出了“80%加严控制”要求,即产品数值要处于设计值区间两头各减10%后的更小包络里,允许超差的范围更小,产品的精度和性能更好。
刘宇说,原来“80%加严”指标是对关键单机的关键指标而言的,现在推广到了整个系统。
经过一系列质量加严控制措施,专家对火箭的评定结果是:这枚火箭的质量和水平不低于发射天宫和神八的火箭,有些方面还要更好。
“量化”替代“合格”
“从管理要求、标准上讲,这枚火箭在量化、细化、深化上做的工作更多。”荆木春说。量化、细化和深化是火箭研制人员控制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他说,过去产品的状态仅用“合格”表示,但合格是个区间值,只要在技术要求范围内就可以,不够准确;强调“量化”要求后,研制人员不能给出“合格”、“不合格”这样的说法,而是要将各项指标列出来,用数据表示,然后做分析。
“细化”是说工作做得更细致。比如,前两枚火箭列出的模式是不分层次的两个大类,而在这枚箭上,研制人员按照系统、单机细化模式类别,共列出了153个模式。这些模式上设定的产品统计、关键特性也比原来更细化了,有的细化到了单机层次,进行的包络分析也比之前多很多。
这里控制了,那里统计了,火箭还面临什么风险?荆木春说:“你还没有识别到的就是风险。”“深化”就是对所有产品进一步深化认识,对关键特性,特别是那些识别不到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识别。
“我们对所有能想到的风险都进行了深化认识,最后认为风险可控、可接受。如果还存在风险的话,就可能是火箭飞行过程中没遇到过的,或者说某些影响到火箭发射成败的关键性能但还没认识到。我们要不停地问自己,考虑各种工况、情况,这项工作是无止境的。”
“量化”、“细化”和“深化”工作给研制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荆木春举例说,去年在发射场期间,仅发射天宫和神八两枚火箭的复查报告就有5大本,这几乎与发射神一到神七7枚火箭的报告总厚度相当。
保成功关键在人
刘宇说:“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有了这么多手段,我仍认为保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人。特别是对于发射神九的这枚火箭来说,新技术项目和状态变化比较大的更改已在出场前进行了复核复算,方案也已经通过了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就是要看人出不出错。”
记者了解到,此次火箭发射试验队中有12个新人,其中还有几个是“崭新的”,不但第一次参加载人航天任务,而且是刚开始从事型号研制工作,连发射场都没有去过。由于这个原因,这枚火箭出厂测试的时间比较长。总(副总)指挥、总(副总)设计师每一次去研制现场,重点关注的也是这些新人。
“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系统——故障检测系统,一共有4个人,其中3个是新人。但我感觉人选得不错,工作很认真。问他们的问题,也回答得挺好,所以我比较放心。”刘宇说。
尽管发射试验队一直试图减少发射场人数,但此次火箭发射试验队的人数最终还是基本维持在上一次的规模,甚至还多了几个。刘宇说,发射场的工作量可以适度转移到“家里”完成,但有的岗位人数不能减,一岗两人有两层意思,一是加强,二是培训,使队伍得以不断传承下去。“这是载人航天任务,保成功怎么做都不为过。”(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