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任务进展 深度报道 任务图集 专题视频 航天人物 社会责任 社会关注 科普解读 任务全记录 在线访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 任务进展
袁洁:坚持技术创新 实现时空跨越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30日

  ——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

  6月24日,中国航天的历史再次定格在这一刻。在航天员刘旺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再次对接,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在这场举世瞩目、振奋民心的重大航天“战役”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三大核心关键系统表现优异,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而光环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永葆成功的两个永恒主题: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面对日渐常态化的高强密度宇航发射任务,集团公司如何推动技术创新、严把质量关,又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把握发展机遇?近日记者专访了集团公司负责宇航、质量管理业务的副总经理袁洁。

  技术创新——

  实现航天科技的快速进步

  在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要让两个8吨重的飞行器以每秒7.8千米的速度对接,误差不超过18厘米,难度犹如太空“穿针”。为了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有关科技人员历经10多年刻苦攻关,终圆美梦。

  袁洁坦言:“抚今追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确保每一次航天工程任务的成功,必须坚持技术创新。”

  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是国家自主创新的典范。在载人航天领域,集团公司依靠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先后攻克了火箭控制与高精度发射,飞船总体技术,制导与导航控制技术、空间交会与对接,组合体控制与管理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有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关键的对接机构系统,就凝聚了许多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交会对接时,要在一两秒钟之内,完成几百个齿轮与轴承一连串的捕获动作,还要在十几秒内完成缓冲等动作,这要求对接机构必须非常灵活。为了一气呵成完成交会对接动作,研制人员坚持走创新研制道路,接连攻克了10个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接触、捕获、缓冲、拉紧、密封连接及分离等机构等。

  作为我国目前可靠性和安全性最高的火箭,长二F火箭的10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射神九的长二F火箭比发射神八的火箭多了30余项技术改进,在这次发射任务中,发射入轨精度达到精确程度,为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扎实基础。

  袁洁认为,集团公司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与钱学森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奠基人开创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有很大关系。

  “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没有任何个体可以单独完成,必须通力协作、系统管理。”袁洁说。集团公司正是结合航天工程实践,将系统工程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工作,并通过型号研制这个主渠道不断磨炼,确保了集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航天科技的快速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此外,集团公司通过航天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航天信息化也已成为推动和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并成为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质量管理——

  为攀登新的高峰奠定基础

  航天科技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难免要冒一定的风险,如何平衡创新与可靠性之间的矛盾?袁洁给出的答案就是严把质量关。

  袁洁表示,任何航天工程任务要确保成功,产品质量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改进型长二F火箭和神舟九号飞船在发射场只出现了个别质量问题,这得益于集团公司多年来在质量管理领域形成的优良传统。

  “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这句话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袁洁的脑海中。他说:“回顾中国航天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是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为中国航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航天发射曾出现过几次重大失败。面对“失败不起,只能成功”的严峻形势,航天人卧薪尝胆、深刻反思,提出并实施了具有航天特色的28条、72条、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等一系列强化型号研制和质量管理的措施,从而创造了此后一系列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针对当前航天研制生产任务的新特点,集团公司不断丰富航天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我们从2008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也就是新的28条,把‘零缺陷’作为航天的质量理念和追求的目标。”袁洁表示。

  在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根据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的要求,火箭、飞船等产品消除了多个薄弱环节,这正是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比如,把质量问题信息细化到具体产品去分析,分析的对象越细、分析的数据越多,则分析的数据越准确,分析的结果对指导型号队伍改进产品的薄弱环节就越有针对性,也越有效。

  如今,高强密度宇航发射趋于常态化,航天质量管理也在发展中不断总结进步。袁洁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员“零缺陷”理念,坚持“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的原则,实施型号研制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把握住“针对关键环节和‘变化’进行质量管控”这个核心重点。

  当前,我国已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飞行器输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距离空间站时代越来越近。

  袁洁指出:“按计划,中国要在2020年前后建设空间站。在这个宏伟蓝图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再次担纲重任。在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后,我们有足够信心去建造中国人自己的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中国从航天技术的角度来看,作为航天大国是当之无愧的。面对下一个高峰——空间站工程,我们有实力实现新的跨越。” (陈立)
【打印】 【关闭】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