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任务进展 深度报道 任务图集 专题视频 航天人物 社会责任 社会关注 科普解读 任务全记录 在线访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 任务进展
神九开舱 件件“宝物”亮相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04日
  ——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侧记

  7月1日,随着一声“开舱”指令的下达,工作人员使用开舱“钥匙”,打开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将遨游太空的“旅客”——搭载物品陆续取出。在这些物品中,几个之“最”格外引人关注。

  开舱人——开舱次数最多

  开舱人是负责神舟九号飞船总装的孙占海师傅。在神九飞天前夕,他亲手将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送入返回舱内,并负责关闭舱门,他是我国为神舟飞船开舱次数最多的人,经验也最为丰富。算上神九,他已为神舟飞船开舱7次。

  据介绍,6月30日晚上8点左右,神九返回舱运抵五院总装厂房。飞船各分系统工作人员进舱取走相关判读设备后,返回舱在晚上12点运抵五院展示大厅,而孙占海等人进舱整理好相关物品后,已是7月1日凌晨1点多钟。

  9个小时后,在公证人员和各路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孙占海接过开舱钥匙,打开舱门,带着手电筒和剪刀再次入舱,依照物品清单目录,一一取出搭载物品。

  一封“家书”——承载祝福最浓

  在搭载物品中,一封伴随3位航天员经历了13天太空之旅的“家书”备受瞩目。这封纸质的书信内容是由中国航天报社发起主办的“天地传鸿·祝福神州——写给神九航天员的一封信”大型征集活动征集到的。主办方联合腾讯网及全国34家省级合作媒体共同收集了代表全国各省市区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神九寄语,并最终精心编辑成一封信。

  一张薄薄的信纸承载着亿万国人对神舟九号的祝福,同时也成为普通公众与航天员“零距离”沟通的载体,激发了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参与热情。

  此外,由中国航天报社提交的航天文化艺术主题芯片也是这批太空“旅客”之一。在这枚体积微小的芯片中,储存着来自不同领域艺术家创作的航天主题艺术精品。这些作品涉及音乐、书法、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领域,还包括现代工业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一张底片——太空“旅客”中“年龄”最大

  在此次出舱的搭载物品中,还有1张具有80岁“高龄”的胶卷底片。该底片拍摄日期为1931年11月7日,拍摄内容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据新华社摄影部发稿中心主任郑卫介绍,去年,新华社将该社第一幅新闻照片的底片定为搭载物品,随神九飞天。这张底片记录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现场。巧合的是,当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也在江西瑞金成立。

  “神舟九号飞船所承担的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华社的第一幅新闻照片是新华社摄影作品中的开山之作,让神九搭载照片的底片,非常有意义。”郑卫表示。作为珍贵的文物资料,这幅底片将被送至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黄琦)

  
【打印】 【关闭】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