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目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射试验队员、飞控试验队员和回收试验队员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内蒙古着陆场,各就各位,严阵以待,进行任务实施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全力确保此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三地试验队员的准备情况如何?请看本报记者从一线发回的报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箭矗立 蓄势待发
箭在弦上,航天人摩拳擦掌;戈壁深处,再谱飞天传奇。6月12日,位于戈壁深处的东风航天城一改往日的沉寂,街道开始喧闹起来,东风广场上红旗飘扬。当天,300多名记者纷至沓来,让中国航天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很快,神舟九号飞船就将搭载3名航天员在这里起航,踏上与天宫一号“赴约之旅”,拉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大幕。
此任务将实现中国航天的“四个首次”:首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首次有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驻留,首次有女航天员飞天,首次进行10天以上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今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高科技活动,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但已经在这里奋战了数月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00多位发射试验队员,却与东风航天城日渐的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越是临近发射,航天人越是沉着冷静。有不少年轻的试验队员都是第一次来发射场,可是在火箭发射前的关键时刻,他们很多人都说:“虽然有压力,但是我们的情绪都很平稳,都铆足了劲打好这一仗。”
大战在即,之所以还能如此淡定,得益于前期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为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就表示:“此次发射将是该型火箭的第十次发射,为圆满完成发射任务,我们进行了30余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火箭总指挥刘宇也说道:“这次我们不仅要发射结果圆满,还要过程完美。”
神舟九号飞船总指挥何宇也指出,神舟九号飞船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状态基本一致,而且针对此次任务载人的特点,在不少细节上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能为3名航天员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刚刚结束的全系统发射演练和全区合练,充分检验了各个系统的工作状况,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彩排”中,飞船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各项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发射任务要求。紧接着,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完成发射区待发段所有电测工作,结果显示,飞船仪器设备通电正常,舱内状态满足发射条件;改进型长二F火箭也顺利完成了在发射区的所有测试工作。
6月以来,发射场大部分时间都是艳阳高照,气温居高不下,最高温度直逼40度。而目前,运载火箭系统和发射场系统正在进行火箭燃料加注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天气是否会成为火箭发射的拦路虎?
6月份发射载人飞船,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往神舟飞船都是选择春季、秋季、冬季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春季风大,冬季气温低,夏季和秋季发射条件较好。但因为高温环境影响,所以火箭系统和发射场系统都高度重视,高密度、全时段监测气象,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火箭能“凉快”地等待发射。
虽然地处人烟稀少地带,但酒泉却毫不逊“色”,尤其在神九任务第一枪即将打响之际。这里有金黄色的戈壁,有绿色的绿洲,当然更少不了绚烂的红色。在各院试验队的住地,各种红色标语随处可见;而在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的那天,各院试验队的红旗迎风招展,承载着航天人对圆满完成此次任务的坚定信心与必胜决心。
一切为载人,戈壁滩上洒下辛勤汗水;全力保成功,默默奉献履行神圣使命。下一刻,戈壁深处传出的那声巨响,将是对航天人无数个日夜努力奋斗的褒奖,让我们拭目以待。(陈立)
北京联合飞控试验队:枕戈待旦 接力前行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队长金勇日前告诉记者,当前,飞控试验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就等待着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接过飞行控制的接力棒。
在队员们的工作间内,写着“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24字要求的红色条幅悬挂在墙上的最醒目处,队员们有的在电脑屏幕前认真处理数据,有的在低声讨论问题,有的脚步匆匆进出房间。从队员们忙碌的状态可以看出,飞控试验队已经提前进入了临战状态。
据金勇介绍,飞控试验队的准备工作可分为4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从今年3月1日飞控试验队成立至4月5日神舟九号飞船出厂评审前夕,队员们在专心设计飞行控制文件;在第二阶段,即4月5日至5月7日,飞行控制文件接受各方评审;在第三阶段,即5月7日至6月7日,队员们对飞行控制文件进行演练;在第四阶段,队员们进入了此次任务的实时控制阶段。
在此次任务中,飞控试验队共设计了近600个故障模式,分一般、非紧急和紧急三个等级,绝大多数是针对天宫、神九在天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其中有15%的故障需要航天员参与解决。这些故障中有航天器着火的故障,但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极小,因为天宫一号、神九上所用的材料都是绝缘、阻燃的。
当然,这些故障模式中还考虑了航天器被空间碎片击中、失压等情况,所有这些故障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故障手册也在神舟九号出厂时就装进其中。“毕竟,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金勇说。
目前,飞控试验队有队员160多人,主要来自五院、六院、八院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几家单位,约75%的队员参加过神舟八号的飞控任务。
相比于神八任务,此次神九任务由于女航天员首次加入、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飞行时间长等因素,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金勇介绍,飞控试验队共有42个岗位,分电源、推进和GNC等多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的试验队员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
虽然队员们同在联合飞控试验队,但各自的培训考核方式不一样。拿来自五院的试验队员来说,他们先在各自的分系统中通过培训考核,然后由神舟九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对他们进行抽查考核,那些刚参加任务的“新人”时常被抽到。而八院的队员们则通过“默写”的方式,将所有的故障解决方案都一遍遍地“回忆”出来。
与之前的8次任务相比,此次任务的队员们有了“实权”。因为有航天员的参与,飞控试验队员需24小时全程监控组合体的运行状态,实施三班倒的值班制度。当组合体或者航天员发生意外时,各岗位值班的飞控队员有权力处置紧急情况。
“如果发生意外,飞控队员需要马上生成数据,帮助航天员处理紧急情况,确保他们的安全。”金勇说。这就需要队员们有很强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当然他们承担的责任很重,压力也很大。
在记者采访时,飞控试验队员们还在进行强化培训,以确保实现“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黄琦)
内蒙古着陆场:多种预案 实战演练
当举国上下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地处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待神九喷薄而起,奔向太空,去和天宫亲密相拥时,却有这样一个团队在一望无边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上加班加点开展相关演练和设备测试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载着3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安全返回。
“目前,我们的搜救车辆、搜救工具和相关文件等都已经准备就绪。”承担神舟九号回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着陆场回收分系统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集团公司着陆场回收任务团队一共有21名成员,是历次神舟系列飞船回收任务参与人数最少的一次。
“虽然与过去相比,参与此次回收任务的工作人员比较少。但有70%的团队成员都曾经参与过之前的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同时,相关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因为人员的减少而有任何缩水。”该负责人表示。
可以说,神舟九号是否能够平安回到地球关系到此次任务是否算圆满成功。回收团队做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从而确保回收任务万无一失呢?
“虽然神舟九号飞船的回收任务准备期只有50天,但我们在半年前就开始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
据介绍,在过去半年的时间里,神九回收任务团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回收任务的文件评审工作,对参与回收任务的团队成员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对相关搜救工具进行仔细检查标定,此外还不断和相关搜救信号系统进行无缝对接,确保任务成功。
“为了进一步增加任务回收的砝码,我们在神九发射前一共进行了四次系统大演练,并准备在神九发射成功后到准备返回期间再进行3次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来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此外,我们在着陆场还强化了质量管理,深入开展‘复查’、‘双想’质量管理工作,并配备了专职质量经理,从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上严格把关,这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回收任务中尚属首次。”该负责人表示。
如果神九回收时出现突发情况,回收团队是否有应急预案来应对?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回收团队此前在回收过程系统预案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尽可能将回收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都考虑到,力保回收任务不出任何闪失。
众所周知,历次神舟系列飞船的回收都是在深秋或初冬季节,而此次神舟九号飞船的回收任务在炎炎夏日开展。季节的不同会给此次回收任务增添新的变数和风险吗?
“在夏季开展回收任务,最担心的就是发生阵雨、雷暴天气,这可能会给整个回收任务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和当地气象部门建立了密切沟通联系的渠道,精诚合作,尽可能减少天气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确保航天员平安返回。”该负责人说。
据悉,整个回收团队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团队成员们殷切期盼着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神九成功发射的好消息,时刻准备着参与到最终的回收任务中,为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画上圆满句号。(李冠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