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任务进展 深度报道 任务图集 专题视频 航天人物 社会责任 社会关注 科普解读 任务全记录 在线访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 社会责任
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安防行业力拓市场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 2012年02月14日
       2011年,《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安防行业要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增长率达20%左右;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2011年,安防市场实现了全年市场增长24.6%、行业总产值完成“十二五”规划一半的目标,金额已达2860亿元。

  同时,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更给安防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2011年,日立、佳能、三星等相继宣布进军中国安防产业,一时间,安防产业俨然成为了人人眼红的“香饽饽”。

  早在2010年,中国安防企业就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为100万人。但由于行业技术壁垒较低,这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低端中小企业,行业整体利润率逐年降低。相反,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国外公司却乘机占领了众多高端市场。想要在这样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似乎没那么容易。

  但就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成立于2010年12月的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却在短短数月从众多安防企业中脱颖而出,凭借其核心技术——光纤传感技术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领域的最高奖项“金桥奖”。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易联公司总经理李刚。

  技术助力问鼎国内市场

  如何才能在鱼龙混杂的市场脱颖而出?强大的技术优势是一把利剑。因此,脱胎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测控事业部的易联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

  以光纤传感技术为例。由于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光纤传感技术在2009年迅速成长为年成交额超过100亿美金的产业,并在安保产业领域得到了推广和使用。然而,大约在2006年之前,中国本土企业却在这一市场乏善可陈,相反,国外企业凭借成熟的批量生产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尽管中国企业迎头追上,但核心技术的缺乏迫使他们将这块嘴边“肥肉”拱手让出。由于产品不成熟,想打个“翻身仗”绝非易事。

  而航天企业有其特定的技术优势。光线传感正是传感技术及测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说是易联公司的“看家本领”。“相比国内同行,我们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瞄准的是批量化生产,并非试验性产品,因此产品更为成熟;而国外产品成本高,且不利于国内掌握核心技术,也不方便进入涉密场所。”易联公司技术负责人说。

  但国内公司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在售后服务反应时间方面,国外企业往往要滞后于国内企业。

  经营理念带动行业变革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在测控系统上实现从生产服务商到产品供应商的转变,在光纤技术应用上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转变。”李刚这样介绍道。

  其实,这一改变适用于整个安防产业。以综合性的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帮助客户设计合适的安防解决方案,是近年来安防产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例如,捷顺、苏州科达、英格索兰等众多企业,已经开始撇开单品,主推安防整体解决方案,逐步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商和综合服务商转型。而在2011年举办的深圳安博会上,海康威视、大华、三星、索尼、博世、霍尼韦尔、泰科安防、神州数码等企业都举起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大旗。

  这样的改变必定会为安防产业拓宽发展道路。金融、交通、平安城市、能源、司法审讯、教育、监狱、电力水利等不同行业,对安保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安防产业大有可为。

  据调查,周界报警系统在安防工程中只占到约10%,而对以周界报警系统起家的易联公司来说,要想做强做大,拓宽行业发展渠道不可避免。

  “我们将围绕着光纤传感技术这个点,发展周界报警系统、监控系统、语音监测产品化为一条线,将该项技术延伸至预警地质灾害、物联网建设、边海防监测、司法文物保护及军事运用等多个面上,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李刚介绍道。

  市场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

  安防产业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中,也经历了痛苦的优胜劣汰的过程。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安防行业品牌总体而言不受认可。

  山寨现象盛行、产品粗制滥造、缺乏技术含量、增长粗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防技术尚不规范;产品层次低,高附加值、高端产品少;市场无序竞争、价格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多。因此,有消息称,国内安防企业主要是做一些中低端产品;而在高端产品、技术性强的领域,国外企业以10%的产品获取了中国80%-90%的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国内很多安防企业欲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但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技术,或是习惯于价格战术,走出去的步伐迈得十分艰难,始终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安防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安防产业的转变与升级。

  企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技术和理念最后的转化还是落在了品牌上,这也是国外公司成功赢得市场和客户的关键。而对航天企业来说,得益于航天品质,树立自身的研发品牌,具有巨大的优势。

  但面对着刚刚起步带来的市场认知度不高的问题,李刚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建设航天光纤品牌这样一个民族品牌,让客户从品牌上就能认同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同类产品中信任我们的品牌,从而拓展市场。但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严婷婷)
【打印】 【关闭】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