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届·回顾  >   嫦娥三号任务回顾 >孙家栋:实现性价比最优的中国探月之旅

孙家栋:实现性价比最优的中国探月之旅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探月工程被专家称为“从8万公里的尝试到38万公里的壮举”。

其实这个梦想更远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78年,中国收到了美国人送来的1克重月球岩石礼物。随后,中国科学家就有限的月岩样品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

但直到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才在首份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中向世人正式宣告:中国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虽然当时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中国发射升空的卫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不过3.6万公里。2001年7月,中欧携手打造的双星计划发射的两颗卫星冲出地球飞向了距离地球8万公里的轨道,中国航天界看到了中国深空探测梦想成真的曙光。

无疑,“8万公里尝试”使中国探月变成了可能。2004年春天,我国探月工程立项。春天契合了播种的含义,这也预示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从一开始,就有了好的兆头。

探月工程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用中国探月工程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的话说: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总是希望能够拿到一手资料。中国的科学家只有用上自己的科学数据,才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赢得瞩目和尊重。

在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心中,太空探测的意义自然朴实。

虽然2004年的中国航天早已摆脱了创业时一穷二白的面貌,但是靠白手起家的中国航天人,在探月工程中依然保持当年“艰苦奋斗”的航天本色,用第一次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的整套系统来给“中国的首次奔月”做方案。于是,稳定的火箭、成熟的卫星平台、可靠的发射系统、精准的测控技术撑起了中国的首次探月之旅。也因为如此,探月工程的首发星——2007年10月发射的嫦娥一号研制经费仅为两公里地铁的造价。中国探月工程的高效和质量的可靠在世界129次探月与落月的探索中堪称“成功样本”,让世界航天同行啧啧称奇。

3年前,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踏上奔月旅程时,孙家栋面对众多媒体曾这样概括中国的探月工程:“简单说,就是用我国20世纪末期取得的航天成就,经过精心、合理、科学的组合,再加上科学的改造,来进行我国航天史上的深空探测。”

他的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对中国探月工程的精准总结——用最少的钱、最精良的技术,实现性价比最优的中国探月之旅。(刘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