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上,一系列中国航天即将完成的“高难度动作”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话题。其中,中国空间站的研制进展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安排上了!就在2022年
此前,记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个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空间站核心舱研制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后续将开展发射场合练及首飞任务前的准备工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五院载人空间站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空间站的各项研制工作都在按照国家计划有序推进。”20多年来,载人航天工程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至今已连续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和1艘货运飞船,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和空间货物运输与补给等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三步走”战略规划的第二步任务。“正在开展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张柏楠说。
今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后续飞行任务即将拉开序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给出了时间表:
今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完成空间科学应用合作项目遴选工作;抓紧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等专项预研项目实施工作,天宫二号将在7月受控离轨,而空间站核心舱和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于年底进行发射场合练和首飞任务准备工作;预计在2020年左右实施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届时,中国将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建成后,预计可在轨道运营十年以上。
“两室一厅”的太空之家最多可住6人
两会前夕,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航天领域,影片中的发射场面和科技感十足的空间站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柏楠说:“这是一部好电影。”他表示,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有科学背景的,太阳系确实有寿命。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张柏楠认为,“其实这就是航天人的使命——解决未来人类到哪里去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空间站真要来了”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再次引起网友热议。空间站里会有人工智能吗?中国空间站这座“太空之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具体又有哪些功能呢?
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整体呈T字对称构型。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额定乘员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包括了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这三部分,具有控制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内部环境等多种功能。
多国航天员翘首以盼
“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能够在空间站里面,再上一堂太空课,而且到时候,我希望不仅仅是和中国的学生们,还能和全世界的学生们互动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她的“空间站梦想”。
王亚平告诉记者,相比之前的载人航天任务,未来的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训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空间站任务训练内容更新,比如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都是以前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空间站任务的难度更大,比如手控交会对接的训练,需要航天员在空间站里进行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空间站任务训练的要求更高,因为驻留时间很长,航天员不仅要完成工作,还要应对突发状况。尤其考验综合能力素质,比如对知识的储备、对体能的储备、对技能的储备、对心理的储备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拉开了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将进一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对中国空间站翘首以盼,欧洲的航天员们也学习起了中文,2017年还来中国同中国航天员一同进行了训练。不少欧洲航天员表示愿与中国进一步交流合作,并且希望来中国执行任务。欧洲航天员中心训练专家斯蒂芬尼·吉斯特就表示:“学习中文已经成为欧洲航天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任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