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人物风采 视频日志 现场图片 新闻会客厅 任务路线图
交会对接完美收官 三大系统居功至伟
2011-11-1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圆满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精彩回放

  

  “天宫一号”发射

  

  

  “神舟八号”发射

  

  

  神舟八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交会对接关键时刻

  
□ 9月29日21点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至此,中国人在浩瀚银河中拥有了自主空间实验室。
  □ 11月1日凌晨,沉浸在暮色中的西北戈壁滩上,一声轰鸣再次让世界为之震撼。5点58分7秒,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八号飞船,刺破苍穹,飞向太空。

  □ 11月3日1点36分,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上,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遥相呼应、逐渐靠近、紧紧相拥,最终“深情一吻”,令持续了30多天的交会对接“大戏”达到高潮。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向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 以组合体的形式飞行11天18小时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于11月14日晚20点成功完成了第二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二次对接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的稳步推进、后续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1月19点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三大核心关键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三大系统均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11年的艰苦技术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而取得的丰硕成果。

  飞船系统:系统定型赶超一流

  
神舟八号飞船的飞行验证将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留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它的飞行验证意味着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基本定型,神舟飞船将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的“联盟号”成为国际上唯一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而“神舟八号”的验证飞行标志着神舟飞船将成为目前在役的两种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之一,而且无论是从技术指标还是从实际能力来讲,它都可以与“联盟号”一较高下。

  “神舟八号”采用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我国目前为止研制和应用最复杂的一个空间机构,也是目前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对接机构。它与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机构相同,可谓是“孪生兄弟”,二者具有很强的互换性,这在营救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只需适当改进,其对接能力就可以适应从几吨的空间实验室到数百吨的空间站大型舱段之间的对接,载荷适应能力非常高。

  火箭系统:创新改进放飞交会梦想

  
针对两次飞行任务特点,长征二号F火箭设计了两种状态,即执行“天宫一号”任务的非载人状态火箭和执行“神舟八号”任务的载人状态火箭。

  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取消了逃逸塔和原整流罩,技术状态作了170多项更改,运载能力提高了0.6吨,整流罩的外形和体积作了优化更改,采用冯·卡门曲线设计,相当于再造了一枚新火箭。其控制系统的最大改进是取消了惯性平台,采用两套惯组作为测量装置,以更好地满足交会对接对火箭入轨精度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严苛要求。

  而发射“神舟八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完全按照载人模式打造,重新恢复了逃逸塔功能和故障检测系统。同时为助力“天神”完美完成“太空之吻”,长征二号F火箭实行严格的“高精度入轨”和“零窗口发射”要求。为此,迭代制导技术首次应用在运载火箭发射中,迥异于之前火箭按照预定轨道的入轨方式,迭代制导将让火箭实现边飞行边计算边调试边入轨,提高了精准度,在发射“神舟八号”时实现了精准入轨。

  空间实验室系统:多项难题一一攻破

  
作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的“新成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为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的“亮点”。

  这个重约8.5吨的大家伙需要攻克三大难关。一是在轨工作时间长对飞行器高可靠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天宫一号”将创我国载人飞行器的服役纪录,在两年的寿命期内,相继完成三次交会对接任务,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进行对接,打造小型空间实验室。

  二是诸多新技术将首次接受检验。以电源分系统为例,与神舟飞船前7次飞行任务不同,本次任务引入新型供电体制,极大地提高飞行器用电效率;新研制的太阳能帆板有效地为“天宫一号”减重,为今后飞行器开展大型空间试验奠定技术基础。

  三是作为目前国内在研型号中重量最大、体积最大的飞行器,“天宫一号”给运载火箭系统在整流罩设计等方面带来新的适应性难题。而这些都一一破解。

  来源:中国航天报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