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人物风采 视频日志 现场图片 新闻会客厅 任务路线图
“神八”飞天 箭在弦上
2011-10-28
  10月2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扫前些天的阴冷,迎来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和阴霾一起烟消云散的,还有扎根大漠待命放飞“神舟八号”的航天人心中的一丝焦虑。前一天晚上,尽管结束了质量归零会议之后已到了后半夜,但是“神八”如约转场的消息仍让劳累中的每一位试验队员兴奋不已。

  上午10点,在指挥部做出“船箭组合体实施垂直转运”的决定后10分钟,峻拔的长二F火箭从总装测试厂房缓缓驶出,现场一片欢腾。

  往日空荡荡的发射场区此刻到处是为“神八”送行和祈福的参试人员。他们护送着“神舟八号”的船箭组合体顺利完成了垂直转运。

  对试验队员们而言,船箭组合体转场可以说是“零距离”一睹火箭全貌的唯一机会。每一位队员都不会放过与火箭“亲密接触”的难得时刻。就像过节一样,大家脸上都溢满了笑容,纷纷拿出相机追随火箭前行。连一向严肃的“神八”总指挥尚志也与试验队员们在箭体前合影留念。

  胡杨、戈壁、蓝天……这大漠中壮丽的美景多么熟悉。“就像‘嫁女儿’一样,内心既激动又伤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眼眶有些湿润。他欣慰地看着运送“神舟八号”的特种车缓缓地从轨道上驶过。对他而言,这条无缝铁轨太熟悉了,这是让他怎么走都不觉得厌倦的1500米。因为,他知道,跨过这1500米,中国的载人航天将在太空中创造一个新的高度。

  从“神一”到“神八”,十多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当年一起奋战过的战友很多都已经坐到了“专家席”。回想12年前第一次放飞“神舟”时,戚发轫怎么也想不到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会以这样令世界惊叹的步伐快速前行。

  一个月前,同样也是在这片热土上,“天宫一号”刺破苍穹,在浩瀚的太空静候“神八”赴约,二者将携手完成我国首次交会对接创举,进而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基础。中国航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路向前。

  在护送火箭默默前行时,不时有年轻人走上前要求和戚发轫合影,他一一答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戚发轫都已经叫不出名字了。“他们多年轻啊,有的才刚刚工作一两年就担当大任。对他们而言,未来更美的航天画卷等着他们去绘就。”戚发轫感慨万分。

  火箭总指挥刘宇一小时前在指挥部会议上郑重地写下了意味着火箭可以“放行”的签字。此刻,他和他的团队一起护送着这个“老伙计”踏上出征之旅。“火箭团队有信心实现‘零窗口’发射,确保与‘天宫’实现高精度对接。”他的承诺让人感受到了火箭团队稳操胜券的信心。

  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船箭组合体顺利抵达发射塔架。在蔚蓝色天空的映照下,箭体显得分外壮观。

  据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介绍,此次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完全按照载人模式打造,重新恢复了逃逸塔功能和故障检测系统。同时为了助力“神八”和“天宫一号”完美完成“太空之吻”,工程总体对长征二号F火箭提出了“高精度入轨”和“零窗口发射”的要求。

  “‘神舟八号’战前准备状态良好,一定可以如约赴会。”神舟八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自信满满。他说,此次神舟飞船的飞行验证将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留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试验成功将意味着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基本定型,神舟飞船也进入到小批量生产阶段。

  而此时,提前一个月左右赶赴太空等候“神八”的“天宫一号”,已经进入了高度为355公里的近圆绕地轨道,它将以自动模式运行,并将在“神舟八号”发射前,进入高度约343公里的对接轨道,同时实施“掉头”的姿态转换,以最佳状态静待“神八”赴约。

  “交会对接技术是中国航天的一座高峰。如果‘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继突破载人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和出舱活动之后,实现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

  下一刻,全世界将再次目睹和感受中国航天的自信与实力。(黄希 刘斐)

  来源:中国航天报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