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人物风采 视频日志 现场图片 新闻会客厅 任务路线图
天宫一号发射前夕航天科技工作者祭奠中国航天先辈
2011-09-27

        据新华网酒泉9月27日电 秋日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洒落,两行钻天挺拔的白杨夹着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路的尽头,坐落着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一片宁静。
        陵园里盛开着无名小花,苍翠的松柏林立四周。洁白的墓台、黑褐色的墓碑,在青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尤为醒目。远处的群山静默伫立。
每一座墓碑上都有一颗五角星,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有的已经褪色,但墓碑主人的精神与生命不会褪色。
        3万平方米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自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13位将军和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员。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基地和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也安葬在这里。他的墓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他生前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指挥创建了这座航天城。他带领第一代航天人,发扬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从血与火的战场来到大漠深处。
        从元帅到士兵,他们躺在这里,没有职务大小的区别。
        工作人员说,早期建设时期,条件十分艰苦,安全保障差,牺牲的战士很多。有的人入伍几个月就牺牲了,一些人牺牲时只有二三十岁,“这样的情况很多”。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最近的城市酒泉市240公里。中心党委书记王兆宇说:“当年祖国航天事业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起步,一方面是保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试验条件。因为这里地势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年均满足执行任务气象条件的天数超过200天,造就了优越的试验条件,也注定了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
        陵园入口的碑文写着:1958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基地第一代创业者,从祖国各地聚集戈壁大漠,建设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从此,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
        “东风烈士陵园,是新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奋斗历程的缩影。”碑文说。
        中国计划本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将于在轨的两年中,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关键的技术基础。
        工作人员说,天宫一号上周运抵发射场后,各参试系统纷纷组织瞻仰烈士陵园,激励参试人员传承“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
        出烈士陵园一路前行,就是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从这里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进入宇宙的旅程。
        当时的东方红卫星重173千克,而本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8.5吨。
        巍然矗立的发射塔架如今锈迹斑斑、光鲜不再,1996年就已“退出现役”。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已发射33颗卫星。
        “这里的塔架奠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了44年的型号副总工程师张新贵说,它连接天地,告慰着地下长眠的航天先辈。(李惠子 王玉山)
        来源:新华网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