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人物风采 视频日志 现场图片 新闻会客厅 任务路线图
空间站:太空港湾的过去与未来
2011-09-30

  从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于1971年4月19日升空至今,人类已经发射了10座空间站,它们在科学研究、技术试验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建成、运行自己的第一座空间站,用于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而于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则拉开了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

  

  

  遨游太空的国际空间站

  两种“空中阁楼”

  空间站犹如一座空中阁楼,是一种体积大、运行时间长、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能用于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因其无法进行天地往返,所以需要通过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以及空间交会对接设备,将航天员和物资接送到空间站上。这也是在研制空间站之前,必须先掌握天地往返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原因。

  由于可以实现在轨补给,空间站工作寿命可达10年以上。空间站上的大型实验或空间装配任务可由几批航天员陆续完成,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一般每隔90天轮换一次。

  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后,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于是美国用阿波罗工程的剩余材料研制了一个名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并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升空,还创下了当时连续载人航天84天的世界记录。

  此后,美国似乎有些“喜新厌旧”,将研制中心转移到了航天飞机的身上。而前苏联对空间站一直格外青睐,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先后独自发射了8座空间站,在空间站领域着实领先了一步。最终,美俄等16个国家又联合建造了国际空间站,并于2011年5月最终完工。

  从总体结构上讲,这些空间站可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空间站是单舱式空间站。目前已发射的有前苏联的“礼炮1号”至“礼炮7号”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

  这种只有1个舱段的空间站只需运载火箭运送1次就能完成。其优点是所用硬件少、成本低、技术简单,不需要航天员出舱,因而早期的空间站都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但它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积小、太死板、工效低,影响了许多科学实验活动的进行,并且很难实现长期载人航天。

  第二种空间站是多舱式空间站。目前已发射的有前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和多国研制的国际空间站。这种空间站是由陆续发射的多个舱段在轨道上组装而成。其优点是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大、灵活性强、运行时间长;缺点是技术复杂,投资和风险大。

  四代“宇宙堡垒”

  空间站也被称之为“宇宙堡垒”。已发展的两种空间站还可细分为4代:前苏联“礼炮1号”至“礼炮5号”和美国“天空实验室”是第一代空间站,“礼炮6号”和“礼炮7号”为第二代,和平号空间站为第三代,国际空间站则为第四代。

  第一代空间站也叫试验性空间站,其主要特征是空间站上只有1个对接口,因而只能接纳1艘客货两用飞船运送往返人员和少量物品。其科研仪器和主要物品均是发射前就装入了空间站内,无法及时补给,这就限制了载人航天的时间和空间站在轨运行的寿命。不过,第一代空间站解决了许多有关的重大科技问题。例如,证实了在太空也和地面一样,有必要把卧房、工作间等按各自的特点分别建造,以免相互束缚和影响;可用轮换航天员的办法,使空间站利用率大为提高。空间站虽然是短暂性的,但相比其他航天器,也有较大的进步。

  第二代空间站也叫实用性空间站,“礼炮6号”和“礼炮7号”分别于1977年9月29日、1982年4月19日入轨。其主要特点是均有2个对接口,即可以同时接纳2艘飞船,从而把载人与运货分开,大大延长了空间站的寿命和航天员的在轨时间。

  第三代空间站也叫长久性空间站。这一代的代表——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型,于1986年2月20日开始了如同搭积木一样的建造过程。其最大特点是率先升空的核心舱不仅能用于航天员生活居住,控制整个空间站正常运行,还有6个对接口,先后对接了5个专用实验舱及联盟号载人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形成了庞大的空间复合体。“和平号”是世界第一个多舱式空间站,如同一座空间大厦或宇宙城堡,大大扩展了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具有功能强、寿命长、使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但也存在供电严重不足、效率不高、故障频繁等问题。

  第四代空间站也叫永久性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联合建造。它采用桁架挂舱式构型,以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础结构,然后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国际空间站共有13个增压舱,其中6个用于科学实验,3个供航天员居住,1个为多功能货舱,3个为对接用的节点舱,容积约1000立方米,质量约400吨,是开发太空的理想平台。其优点是可以实现集中供电,灵活性强,工作效率高,且使用维修方便。但它的缺点是费用高、技术复杂。

  据权威专家公开介绍,从我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空间站是多舱式空间站,将采用积木式构型,它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总质量60吨。

  

    未来“太空城”

    经过30多年的空间站研究和实践,人类已经认识到空间站的广泛用途,如科学实验、望天观地、通信导航、空间组装、技术试验、材料加工、太空维修、星际中转等。

  人类现已完成了试验性、实用性、长久性空间站的发展阶段,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标志着永久性空间站的发展阶段业已形成,它使载人航天的意义更加明朗。

  从目前来讲,空间大、运行时间长的空间站是最适合长期载人航天、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它不仅能进行各种科研、试验、军事和生产活动,还可以作为服务中心,为其他航天器提供组装、维修等服务,也能作为宇宙旅馆或载人登火星的中转站。

  换句话说,利用空间站能长期载人的优势,可进一步研究地球环境和宇宙空间,并开发太阳系;实现空间工业化生产,进行微重力科研及材料、生物制品等产品的空间加工和生产;充分发挥航天员在观察、判断、触觉及处理意外情况等方面高超的主观能动性,在空间站上组装和维修各类航天器;建立空间补给维修基地;以空间站为中转站,把航天员送到其他星球……

  今后,人类还有望建造基于空间站的太空旅馆、太空工厂以及可以产生人造重力的太空城。(庞之浩)
       来源:中国航天报社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