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人物风采 视频日志 现场图片 新闻会客厅 任务路线图
访谈实录:航天专家马惠廷李颐黎解读天宫发射
2011-09-29


——器箭分离——

  主持人:这时候器箭已经分离了?
  李颐黎:已经分离了。
  马惠廷:都分离了好几分钟了。

  主持人:那现在“天宫一号”是在调姿?
  李颐黎:首先要把帆板打开。
  马惠廷:打开就有电了,有电了就可以干其它的事了。 

  主持人:现在是黑天也能发电吗?
  李颐黎:现在还不行,得转到阳照区,但很快,转一周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所以很快它就会转到阳照区。
  李颐黎:现在在飞行之前飞行器上的电池已经充过电了。
  李颐黎:先用蓄电池里的。 

  主持人:再过一会儿就跟不到了吧?
  李颐黎:对,但没关系啊,有中继星啊。 

  主持人:点火振动和发射火箭对摄像都没影响?
  李颐黎:摄像头离发动机远。
  
  主持人:最后“天宫一号”和“神八”对接,对接成功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组合体,这时由谁来控制? 
  李颐黎:在对接飞行的状态下是由“天宫一号”控制的,这时候主要是运动控制,比如说要调姿,这时候不能两个大脑都说了算。
  马惠廷:正常入轨了。 

  主持人:可以鼓掌了!
  李颐黎:咱把正常入轨又延伸了一些,除了轨道正确以外,飞船的太阳帆板也展开了。
  马惠廷:各个参数都对了。 

  主持人:大概多长时间以后要调整?
  李颐黎:经过两次变轨以后就把它变成350公里高的运行轨道。


——未来规划——

  主持人:有的网友对太空垃圾的问题很关注,因为前段时间美国报废卫星坠毁抱怨纷纷,太空中有很多太空垃圾,咱们这个“天宫一号”怎么躲避太空垃圾?
  李颐黎:有几个措施,有一个专门研究空间气象的单位,现在空间气象这个名词已经很普遍了,大气层内的气象主要是预报有没有风、有没有雨这些参数,空间气象主要是预报太阳是不是有耀斑爆发?碎片垃圾的分布,对空间站或者其它航天器有没有撞击的危险?加强这方面的预报和监测,包括微流星,会不会撞到天宫一号上。

  李颐黎:第二,我们采取一些措施,第一个措施是在天宫一号上装一个防止微流星和太空垃圾撞击的防护板,像一个罩一样,这样一旦有比较大的碎片撞上就会把它的能量吸收掉,不会把实验舱砸破了。另外一旦预报有比较大的碎片要碰撞,可以改变轨道,避开空间碎片的撞击。 

  主持人:说明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李颐黎:对。

  主持人:按照咱们中国航天的三步走的计划,现在发射了“天宫一号”可以说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对建设我国空间站还有什么要突破?
  李颐黎:建立空间站的技术还有很多要突破,其中有再生式环保系统,就是现在我们带上去的食物、水都是一次性使用就完了,空气一次性使用就完了,再生式就是想办法能不能把水回收。第二个技术就是长时间工作的技术,就是说我们神舟飞船在轨道上只是飞行了5天,设计是7天,空间站不一样,空间站要工作几个月、几年,长的甚至十几年,因此长寿命对所有系统都面临严重的考验,就是说你可以工作几天不出故障,而你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出故障,这样就要求可靠性必须非常高。空中的氧离子粒会对太阳能电池片产生腐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另外,交会对接之后统一的组合体运动控制、交会对接过程中的防撞控制。所以,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任重而道远。

  主持人:请马老师介绍一下长征五号的情况。
  马惠廷:现在长征五号按照计划运行,计划2014年上天,今天天宫一号8吨,将来长征五号运载能力可以达到运载20多吨,这样空间站可以更大,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环境和空间。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回答了网友很多问题,希望以后还能请到两位来我们这里做客。此时此刻“天宫一号”正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它承载着我们的希望,让我们一起祝愿它飞的越来越好! 

  主持人:咱们这次整流罩也是第一次在发射场装配,为什么会这样?
  马惠廷:以往的整流罩的直径都是37,这个大小是根据运输火车铁道的桥梁、隧道的宽度决定的,现在由于要发射天宫一号天宫一号体积大、直径大,根据设计整流罩直径要达到42,我们在家里造好之后要分解、分段拿到发射场再对接起来。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