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4人、3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发布时间: 2019-09-26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月25日上午,“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叶培建、罗健夫、徐立平、高凤林等4名个人以及“北斗”团队、“神舟”团队、“嫦娥”团队等3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此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的“863”计划倡导者中的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先进群体中从事导弹与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的主要科技工作者也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全国共有278名个人、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叶培建院士等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作大会发言。

习近平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向已经逝世的“最美奋斗者”表示深切的缅怀,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最美奋斗者”亲属表示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等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这对学习英雄事迹、培育时代新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要广泛宣传“最美奋斗者”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用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25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会见了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宣读了习近平重要指示。随后,他在讲话中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铭记由无数奋斗者写就的新中国70年光辉历史,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表彰大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叶培建,山东省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驾押组组长其美多吉,空军航空兵某部部队长蒋佳冀,陆军第79集团军雷锋班第26任班长、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代表张阳,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焦裕禄同志女儿焦守云,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北京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毛泽东号”机车组代表刘钰峰等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作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以及中央军委委员苗华参加会见。

“最美奋斗者”受表彰人员和已故“最美奋斗者”受表彰人员亲属代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会议。

叶培建院士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叶培建,也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今天,在伟大祖国70华诞来临之际,我荣获“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过。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贫穷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又打到了家门口,父亲入朝参战,与广大志愿军战友一起出生入死、激烈战斗,最终中国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在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与美国现代化武器的巨大差距,尤其是美国空军的优势。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能有真正的国家独立,就没有一个安宁的建设和发展环境。这激励我中学毕业填报升学志愿和大学毕业填报工作志愿时,都优先选择了面向国防,1968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航天报国之路。几十年来,我始终初心不改!改革开放之初,作为第一批留学生,到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瑞士学习。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我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回国;90年代初,国内有单位用我当时收入20倍的高薪和其他优厚条件聘请,我丝毫不为所动;面对一切诱惑和干扰,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为中国航天做点事。

在担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时,我带领团队攻克多项难关,创下了当时卫星最高分辨率、最高码速率等七个第一,超寿命服务,实现三星组网,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本世纪初,担纲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瞄准当时绕月探测国际先进水平,继承加创新,高起点起步,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就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奔月的梦想!既取得了丰硕科学成果,又掌握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带出了一支年轻的、有战斗力的队伍,其中多人已成长为领军人物。和他们在一起,相继完成了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及其拓展任务,探测了小行星;嫦娥三号采用主动精确避障技术,软着陆于月球正面,玉兔一号月球车行走于月球,它们至今仍然在工作,成为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物体;嫦娥五号试验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月地返回,准确着陆于回收场中心;特别是嫦娥四号攻克了月背通信和复杂地形精确着陆的世界难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软着陆于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月球表面,至今已获取一批新的发现和成果。辉煌的五战五捷探月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力量和中国人的贡献!

几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两点:一是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我们一点也不比他人差,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不畏艰难,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和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祖国,只有把自己的成长放在国家发展和利益的大局中,才能发挥一点作用,才能做成一点事情,才能有所贡献!

新中国走过70年了,现在正逢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我今年已经74岁了,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作为一个航天人,有责任,就要担当起来,继续努力奋斗,把中国尽早建设成一个航天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做更多贡献:我们要研制和发射更多、更好、更高水平的卫星,服务中国,乃至全世界;中国的航天员将迈步月球和更远的太空;探测火星、小行星和木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星际探测,飞向更远、更远!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一定和同志们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航天,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实干创造业绩,以忠诚报效祖国。

祖国万岁!

“最美奋斗者”个人

叶培建

中共党员,1945年1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在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罗健夫

(1935-1982)

中共党员,1935年9月生,湖南湘乡人,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1969年,他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和“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为了事业,他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家人为他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用来买科研需要的书籍。1982年调试设备时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于6月16日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徐立平

中共党员,1968年10月生,江苏溧阳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30多年来,徐立平立足航天固体发动机整形岗位,不惧危险,执着坚守,勇于担当,练就一身绝技绝招,为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神舟遨游“精雕细刻”,是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时代楷模、最美航天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

高凤林

中共党员,1962年3月生,河北东光人,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是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在他手中诞生。39年来,他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攻克了200多项航天焊接难关。2014年底他携3项成果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部摘得金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最美奋斗者”集体

航天科技“北斗”团队

“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中坚力量,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打破美国GPS垄断;建成北斗区域导航(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创造连续三年成功发射14颗导航卫星的佳绩,开创卫星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先河,实现我国领土和周边区域的高精度定位,将于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5年深耕天疆,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航天科技“神舟”团队

“神舟”团队肩负我国全部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的重要使命,是党和国家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平均年龄33岁。从立项至今的27年时间里,“神舟”团队取得了包括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空间实验室等共计15个载人航天器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实现我国载人飞行、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孕育了“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和“祖国利益至上、勇攀科技高峰、零疑点零缺陷、团队同舟共济”的神舟文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航天科技“嫦娥”团队

“嫦娥”团队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树立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嫦娥二号;成功研制嫦娥三号探测器,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成功研制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历史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15年间,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团队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成果,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863”计划倡导者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朱光亚等科学家对此建议也极力倡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其中,杨嘉墀院士来自航天科技集团。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元勋是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

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导弹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工程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各单位承担。在“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多位曾在航天科技集团及所属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