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7-03-01
何宇,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圆满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3次国家重大任务,为空间站工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载人航天的特点就是万人一杆枪,一个人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但整个系统的人力积聚起来,爆发出来的能量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何宇说。
2017年伊始,何宇获得航天科技集团2016年度航天功勋奖。作为5位获奖人中唯一一位宇航型号代表,他说,“个人受之有愧,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技术严格又民主
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支型号团队重技术、严要求的管理方式。
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何宇有时不亚于总设计师,“规避风险的关键就是吃透技术”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单以总体工作为例,何总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抓总设计,也要对分系统、单机了如指掌。”天宫二号主任设计师柏林厚说。
工作中遇到任何疑问,何宇都要一探究竟,若有人说“天宫一号就是这么干的”,他一定会让手下盘根究底查个明白才行。
“累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人心里都很踏实。”柏林厚说。在同事眼里,何宇坦率直白,有一说一,虽然话不多,但总能击中问题要害。
“遇到问题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寻求最优方案。”神舟十一号副总设计师贾世锦说,“虽然严格,但何总并不武断,很民主。”
重要的是不让问题发生
从神舟九号开始,何宇就担任飞船系统的总指挥。在此之前,技术改造的工程师、单机的设计师、分系统的负责人、总体的副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他几乎什么岗位都干过,一路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共同成长。如今他已加入航天大军23年。
担任神舟五号飞船工程师时,对于航天员在船上进行的操作,何宇都要先进舱验证。脚踏板、扶手等辅助装置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遇紧急情况,飞船上的这些设施是否会钩挂航天服影响出舱?每一个环节他都想得很细。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3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待了10天。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设计存在问题,回到地面上后,航天员反馈“舱内异味很大”。
从神舟十号开始,何宇等人就开始改进相关设计。在天宫二号制造中,设计师针对宇航员的吃喝住行等都做了全面的宜居设计。在完成30天的中期驻留后,何宇得知航天员“住得舒适、像家”的评价后,相当欣慰。
何宇说,航天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让问题发生,要提前识别风险,找到问题的根源。
“这里最能给我成就感”
自1994年参加工作起,何宇一路亲历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过程,伴随着型号任务难度加大,他肩上的责任也愈来愈重。然而,何宇却轻描淡写道:“落实好工程研制中的各项规程,明确责任人,明确关键点,当然也要发挥好带头作用。”
何宇会根据每个任务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安排,但重视过程控制是他始终不变的原则。在神舟十一号副总设计师马晓兵看来,何宇对进度和时间的把控要求很严格,这是他在庞大的系统工程里带队伍的智慧。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顺利返回后,五院举行了热闹的庆祝仪式,年轻的工程师们手持鲜花,兴奋地欢呼着。对何宇而言,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这与任何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都一样,唯一的目标都是保成功。”
何宇和同事来不及庆祝,又投入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补加的后续工作中。节奏快、压力大的工作日复一日,何宇却从未萌生过离开的念头,“这里最能给我成就感。”他说。(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