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六院长七火箭新动力研制团队:用奉献和创新锻造发动机人格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7-01-25

“这支研制团队的性格,如同他们所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意志坚如钢,心中一团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党委书记黄亮说,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所表现出的奉献与创新精神,正是发动机人格化的体现。

老设计员:骨折未愈忙上班

在这支团队中,既有耄耋之年仍奋斗在研制一线的老科学家,又有一大批怀揣梦想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为了设计出一种安全、可靠的发生器——涡轮泵联动试验方案,六院研制团队从1998年年初开始,就进行了无数次方案论证和讨论。

在会签图纸的日子里,11所设计人员每天都要往返于工厂和研究所之间,同工厂的工艺人员商量工艺问题,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常事。

年过花甲的老专家董锡鉴、葛李虎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设计参数,坚持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奋战,甚至晚上干脆就和衣睡在办公室。老设计员丁丰年下楼时不慎骨折,可未等痊愈,就匆匆上班,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焊接团队:一年焊300公里

进入到液氧煤油发动机产品大会战后,发动机零部组件生产制造的所有车间倒排工期,零件交接均以小时计算。无论是机加、焊接,还是热处理、表面处理,也不论是加工还是检验,一路绿灯,从不讨价还价。

最后的产品总装,更是分秒必争。装配班两人一组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有的同志常常凌晨两点才离开工作现场,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他们仅用15天,便完成总装任务。

54岁的曹玉玺是7103厂国家特级技能大师。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他先后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液氧煤油型号产品的顺利研制。在长七火箭发动机研制任务最繁重的2015年,曹玉玺及其焊接团队一年完成的焊缝长度达到300公里。

老中青:接力奋斗建新台

伴随着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进度的加快,在西安终南山麓建造一座大推力发动机试车台迫在眉睫。

1999年,年过花甲的165所原副所长、老专家雷茂长临危受命,挑起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总设计师的重担。面对从场地选址到方案设计一个个难啃的骨头,他和年轻人一道翻山越岭,查阅文献资料。选址确定后,他又一头扎进系统总体设计中。

刘桓省、潘泗峰两位年轻人,在通讯阻隔、近乎与外界隔绝的建设工地上,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岗位上,配合监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复核工程量、计取原始数据、检查工程进展。

遗憾的是,年仅24岁的潘泗峰,再也见不到试验台落成时的壮景了。因心脏病突发,这个年轻人于2004年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

研究室:女性能顶半边天

11所液氧煤油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陈守芳介绍,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室中,女性占比达到了20%左右,其中3位女性设计师都是业务骨干。“真的是女性能顶半边天,登梯上高进行检查时,她们个个身手矫健。”

在研究室里,每个女职工的责任心都很强,加班几乎是常态。因为工作需要出差时,她们常常一去就是数月。家中有孩子的女职工,经常需要让同事帮忙照料,孩子几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有的孩子甚至“控诉”说,“我妈还没有人家的后妈好呢”。(张美书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