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升:航天蓝,在路上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9-11-03

7年前,我慷慨激昂地走出象牙塔,转身成为一名“航天菜鸟”。那时的我,脱口而出的都是梦想。我选择了北京。可初来乍到的我,对这座城市除了名胜古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竟别无知细。

有人说,在陌生的城市里里,我们需要一个“家”,于是我选择了航天。

这里不仅有温暖,更洋溢着青春梦想,拥有着斗士般的情怀。所以,初入航天时我并不无助,这里有我想奋战的事业,也有让我想要虚心学习、积极靠拢的优秀家人。

一开始,我把航天当成老师。这里有许多“高大上”的科研任务,有专业功底出众又满腹涵养的大师匠才,更有肩负国家荣耀的军工精神、团队精神。

我被这个集体所吸引,想早一步踏精英的大门,可要学的东西太多,便会手忙脚乱。在厂里,我的岗位是全新的——现场工艺。初识航天,我所知悉的不过是科普刊物和新闻报道中的星星点点。

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中,学习如何耕耘播种,自我丰实,成了挥洒汗水的基础。于是,我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在生产班组一线将专业知识付诸于实际。这于我而言是一次专业知识领域与思想观念方面的重要转型。

我的“第一课”是一位钳工师傅给我上的。一张型号图纸,他指了指蓝色的图样,让我仔细看图纸中的问题。我仿佛接到艰巨使命般,对着航天产品图纸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校对。由于对产品的陌生和航天产品的非标特性,我最终还是在钳工师傅的引导下才发现细微瑕疵。这一课成为我的新起点,教会了我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后来,我把航天当成亲人。七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航天。每当发射成功时我都自豪不已,这种荣誉感和责任心是航天人最深刻的标签,一旦贴上,便再也摘不下也不想摘下。

有人将工作的初级阶段看做为事业的成长期,也就是个人成长能力提升的铺垫期。在这个时间段我们不能承担最核心的工作,经验不足伴随着错误风险,航天差错的代价又太过昂贵。所以作为一名航天新人,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对每一件工作高度负责,时刻积累经验,鞭策自己成长。

“成长”也是这个大家庭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这里有无数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也是给予我们高度支持的平台;这里的前辈仿佛家长,教会我们做好每一个环节;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避免我们犯低级错误——就像父母的管教,严厉却又亲切。

再后来,我把航天当成朋友。当我在工作中基本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航天的另一个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那就是团队协作。每一岗位都有明确的分工,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大到型号舱体,小到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有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其中必有上下承接,而这也是航天产品从一个小零件到一个航天器的必经之路。

我所在的部门恰好是结构产品科研生产部门,在现场就能看到零件生产和组件、部件乃至整星船加工。每一个环节紧密联系,各类人员相辅相成工作有序。初入航天担任工艺岗位,我也深切感受到,在实际工作当中同设计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合理沟通是多么重要。当你认真对待你从事的事业和工作伙伴,他们也会向一位老朋友真诚的对待你,和你分享成功和经验。

7年航天路只是开始。在广大一线队伍中,我们是万千星宿中的一颗。我相信,正是航天事业中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亮点,载着自己的青春和梦,向着浩瀚的宇宙、向着神奇的太空凝神聚力,才能助力祖国的航天事业走得更高、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