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9-11-06
在此次发射任务采访中,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火箭试验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卫星试验队最小的队员只有22岁。从外表来看,他们和普通青年并没有太多差别,他们会叫“数管”“热控”“总控”是磨人的小妖精;他们会说“这么可爱,一看就是男孩子”的网言网语;他们会给同事起各种各样怪诞的昵称。
每个年代的人都曾被前辈们质疑过,或是被批判少了坚持,或是被批判少了精神,或是被批判少了奋斗。80后、90后曾被贴过很多标签,尽管如此,世界终究会交到他们的手中。
10月31日是钱学森逝世10周年的日子。在这10年里,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开花结果;北斗导航卫星从几颗变成几十颗;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应用各有发展,空间科学探索进步喜人;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悟空”“慧眼”“墨子”升空探索宇宙奥秘,试验量子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这10年里,80后变成了中坚力量,90后也在不断成长。
发射前几日,卫星试验队举办了一次“塔架下的道德讲坛”,试验队员们将试验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讲出来。从他们真挚的话语中,从那些动情的泪水中,从队员们坚定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精神从未褪色,并且正在他们身上闪耀着光辉。
一直以来,航天“三大精神”都是航天人的力量源泉。新时代里,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不断扩展外延。这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能顶住压力、能乐观坚守、能拿下任务也是航天精神的体现。
新时代,航天青年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压力巨大,但只要航天事业一声召唤,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用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行动践行航天报国的诺言。航天精神一直在他们身上、在他们心里。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