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航天科技集团为拓展海外市场奋力前行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2/08/1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巡礼

  位于北京的唐家岭航天城,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成为各国来访政要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看到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厂房里的飞船、卫星等各类航天器,看到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精心操作,他们不仅折服于中国航天雄厚的实力,更表达了未来合作的真诚意愿。

  海外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尤其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很多企业都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被称为中国高科技“走出去”标杆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能否顺利拓展国际市场,让人充满期待。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瞩目。拥有“长征”、“神舟”等著名品牌的集团公司,在2002年首次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四大建设方略之一,集团公司开始在国际化征程中提速。

  异军突起 赢得国际认可

  这个十年,中国航天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赢得了国际客户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家借助中国航天技术,为本国航天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已经进行了34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40颗商业卫星,完成7次搭载服务,其中包括4颗国产整星。2004年,集团公司中标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项目,2007年首次实现中国卫星的整星出口,开启了与非洲航天的合作大门;2008年,集团公司为委内瑞拉研制、发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开创了中国和拉美地区高科技合作的先河;2009年~2011年间,集团公司又成功与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等国签订了通信卫星出口合同……

  步伐坚定 明晰战略规划

  这个十年,中国航天在国际化征程中的步伐更加坚定。

  2008年,集团公司在第四次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要加强战略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场对于集团公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结束后,中国航天开启了恢宏的“走出去”新篇章。

  2009年6月,为了适应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集团公司成立了统筹国际化业务发展的国际合作部,进一步明晰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在次年成立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结束了集团公司没有军贸公司的历史,并不断完善产品型谱和产品种类,宇航和军贸产品的营销体系初见成效。

  另辟蹊径 实施“欧洲战略”

  这个十年,集团公司一面突破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困境,一面另辟蹊径,积极实施“欧洲战略”,建立国际合作新的“桥头堡”。

  集团公司于2009年成立了欧洲代表处,加强与欧洲伙伴的合作,通过商业竞标方式为欧洲Eutesat公司发射W3C卫星,掀开了与国际一流卫星运营商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历史新一页。

  集团公司还积极推动宇航技术和民用产品的国际合作。2011年首次实现了航天系统级产品空间环境模拟器对俄罗斯的出口。同年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项目的签约,标志着中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

  硕果累累 经济效益喜人

  这个十年,集团公司海外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方兴未艾,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步伐加快,海外高层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国际并购实现新突破,国际合作实现新跨越,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增多,首获国际宇航界大奖,国际传播与危机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这些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显著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推动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步伐艰难,但是硕果累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航天不仅树立了较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2011年为例,集团公司全年实现国际市场收入103.9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9.9%;实现境外收入114.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4.5%。集团公司的国际市场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

  未来,集团公司还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主动融入国际航天产业链,为拓展海外疆土上下探索,奋力前行。(黄希)
京ICP备05069326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