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我按照往常工作日的节奏,准时起床,吃完早饭,泡上一杯花茶,端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翻开我的笔记本,上面是昨天记录的今日待办工作,无非是采访、写稿、约稿、编辑微信和手机报以及向上级单位报送各项信息。
这其实与我平时的工作相差无几,甚至省去了平时窜会场拍照摄像这种轻度体力活,能让我专心埋首于文字。
卧室的网速和手机信号均不佳,偏偏我的工作对这两项要求有点高。选来选去,餐桌处最好。而不巧的是,在我居家办公期间,儿子的网校课程也开课了。于是,一个紧凑的餐桌,他分去了一半。
不想,网课老师也是中气十足,俨然一个网络直播小能手的样子,各种和孩子互动。文字创作期间,这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居然有点刺耳,屡次打断我的思绪。
刚写了几段文字,母亲走过来,说:“最近没处买馒头,你给咱做上一些吧,早餐有保障。”母令如山,我立马站起来,暂停案头工作,围上围裙开始和面。
今天天气真好,发面肯定快。揉好面,一看事先约好的采访时间到了,我逃也似地跑回卧室,关上门,开始电话采访。果不其然,信号又跟不上趟了,网速也时有时无,一个简短的电话采访,断断续续五六次才搞定。
居家隔离期间,采访也是个难事。尤其是当一篇稿件需要采访多人时。更难的是,此时报道的关注对象都在抗疫一线,他们本身就忙得不可开交,采访只能在他们吃饭休息的间隙进行。
当天我从早上9点开始,直到下午2点多才对话完4个采访对象,开始撰稿。下午4点,我飞速写完稿件,一边传回给被采访人审阅,一边转给当天值班的微信编辑。
话题又回到那锅馒头。当天阳光真是给力,早上和好的面团发酵非常好,早早就蓬松起来了。而我深陷在电话和微信采访中无法自拔,始终不曾抽出时间来。
下午3点半,妈妈悠悠地推开卧室门,“你发的面好像有点酸了!”
真是晴天霹雳。我想也没想,速速把后续工序教给了从来没有蒸过馒头的妈妈。
4点稿子完成后,我想起了那锅馒头。
一到厨房,馒头已经上锅了。馒头出锅以后,我尝了尝,还好,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酸,甚至连一直支持我厨房创业的儿子品鉴后,也说不太酸。太好了,感谢我宽容的家人们,这两天的早饭有保障了。
我在内心呵呵了好几声,对自己说:看,鱼和熊掌果然不能兼得。
下午5点,采访对象返回修改意见,我又转达给微信编辑。晚上7点多,微信推出,我舒了一口气。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我完成了。
就这样,每天都忙忙碌碌,每天都居家完成手边待办事项若干,每天都在厨房、家事和孩子之间打太极。想起我的采访对象,一个奋战在一线的行政管理干部,她说她已经忙得好几天没顾上洗脸了。我觉得我还是很幸福的,在他们的羽翼下,我还能有这独一份居家办公的从容体验。
晚上,我和一个在一线奋战了好几天的基层宣传干事聊天。他说他的梦想是,疫情解除了,春暖花开出去吃火锅。于是,我和儿子一起画了一份九宫格火锅的手绘画发给他,以慰“前线战士”的心。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虽然伏案疾书错过了好多天灿烂的阳光,但在众志成城的当下,感觉自己能出一份绵薄之力,能为抗疫前线的干部职工呐喊,心里有一份说不出的充实。(秉君 作者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