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至2008年10月24日,卫星达到规定的寿命指标要求并圆满完成了在轨探测任务,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成果。基于“嫦娥一号”工作状态仍然良好、燃料充足的状况,为充分利用“嫦娥一号”的在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和工程价值,增加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技术储备,根据有关部门论证确定的在轨试验方案,自11月8日起,“嫦娥一号”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在轨试验。
第一阶段在轨试验在11月8日至12月4日进行。“嫦娥一号”在200公里环月圆轨道上开展了多项平台和载荷试验,各项试验均按预定流程顺利完成,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二阶段在轨试验在12月6日至20日进行。12月6日,卫星成功进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并正常运行了13天,星上CCD立体相机获取了分辨率为65米的月面图像。12月19日,卫星实施轨道机动,将轨道调整为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轨道,卫星在此轨道上共飞行了16圈,约30小时。期间,获取了卫星在更低轨道的温度数据,验证了地面温度预示的准确性以及星上设备的高温适应能力。在完成相关测试试验后,12月20日,“嫦娥一号”再次实施轨道机动,重新回到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星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稳定。此次“嫦娥一号”变轨试验的圆满成功,充分验证了我国研制的深空探测器所具备的轨道机动能力,以及在深空探测领域所掌握的远距离测试技术,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进一步开展高分辨率对月观测和实施月面软着陆等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程经验。
从12月20日开始,“嫦娥一号”进入第三阶段在轨试验,将择机调整卫星的轨道倾角,开展月球重力场测试等多项试验。同时,星上有效载荷将继续开机工作,积累更多的科学探测数据。(科集 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