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生活区道路改造前后对比。 喻博雅 摄
“垃圾清了,新草坪铺上了,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蚊子也少了。”“绿化做得特别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非常舒心。”近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研区、生活区的环境悄悄变美,员工群众频频点赞。这背后,是一院党委的重视,一院安全保障部的组织落实和绿化公司、物业公司及院属各单位的辛勤付出。
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院生活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供水供电供暖接入市政管网,给居民带来不少便利。但由于施工,楼栋间多有不同程度的道路及绿地破损,造成扬尘、路面坑洼等问题。
一院党委始终把员工群众放在心中,急大家之所急,干大家之所盼。聚焦生活区环境偏乱、黄土露天、公共设施破损等突出问题,一院统筹谋划部署,并在一院第七届党委第115次会议上将“生活区环境恢复工程”列入今年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暨2021年“十件实事”重点事项清单。
与此同时,一院也将科研区环境整治美化提升作为“实事”纳入进来,让员工不仅有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好的工作环境。
安全保障部牵头组织,绿化公司、物业公司及院属各单位积极参与,于今年3月启动了这项民生工作。
“生活区综合管理的工作思路,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一院主管领导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多次到现场办公,以“每天1亩地,一个月30亩地”的验收标准检查进展情况、听取员工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把实事办实、办好,办到大家的心坎里。
随着绿地越来越整洁,环境越来越好,居民越来越支持:一位百岁老人在了解团队所做的事情后,给他们鼓励和赞扬;施工现场,居民自发送水、送冷饮;夏天蚊虫多,居民还为他们赶蚊子、扇扇子……
按需修路暖心窝 清洁美化为大家
针对绿化带里居民为了快速通行踩踏造成的“自然路”,一院变“堵”为“疏”,按需修路。“把这些‘自然路’恢复为绿地后可能还会遭到二次破坏,居民又确实有需求,我们就按需修路。”生活区绿化项目经理吕晶所说的也正是居民的心声。
走在新铺的小道上,孔大爷乐开了花,“以前每到下雨天这里就变成泥泞小路,容易踩脏鞋子、打滑摔跤,现在我经常带着孙子在这遛弯、晨练、散步,太赞了。”
刘阿姨也忍不住过来“声援”,小区出入口新修复了主路,新铺的沥青路平坦开阔整洁,还画上了斑马线,人车分流……一条条道路,修进了居民心窝。
除了在“路”上下足功夫,生活区和科研区的挡车桩、井盖、雨篦子、绿地边界、墙面也在环境美化提升团队的工作范围内。
环境美化提升团队成员梳理科研楼及周边人流、车流情况,掌握清洁重点,采取重点时段清洁与巡回清洁方式,确保外环境每天12小时清理全覆盖。
外围路面地砖缝内杂草及绿化带内垃圾较隐蔽、难清理,环境美化提升团队每天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绿化带深处的垃圾无处可藏。
环境清洁了,美化紧随其后。项目团队以一院主楼广场为中心,沿科研区重点路段、参观路线和重要营门设立系列花坛,美化科研区环境,提升了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裸露土地披绿衣 修枝剪叶见蓝天
在科研区和生活区的环境恢复、改造,黄土裸露整治是重要一环。项目团队全面排查裸露土地,并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量体制衣”,缺苗的补苗,裸露的补植,下足了“绣花”功夫。国庆节前,科研区和生活区绿植补栽已经全部完成,由“星星点点”变成“绿地成片”。
一院生活区部分老旧小区楼栋旁的树木过于茂盛,影响低层住户采光,他们希望树木能得到修剪。高层住户则认为,树木茂盛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坚决反对修剪树枝。
“挡光严重的大树要修剪,适当剪枝有益树木生长,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共建绿色家园……”团队成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专业角度为居民讲解,最终化解了矛盾。
树木修剪后,低楼层的居民心满意足:“家里亮堂了许多,民生实事工程把阳光洒进了百姓家中。”高楼层的居民也心生欢喜:“窗口的视野开阔了,‘绿天’变‘蓝天’,风景一样美。”
“剪除”烦恼,“整出”平安。没了掉落的枯枝树杈,车辆和行人再也不怕被砸着了;没了堆积的落叶及杂物,雨水篦也不堵了。
变化,每日发生;幸福,油然而起。“小区现在干净、整洁,住得特开心。”“哪里都整整齐齐,心情更加愉悦。”“感谢院里的工作,让我们每天开开心心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
截至目前,生活区和科研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尤其是生活区环境,受到北京市政府表彰。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表彰大会上,一院荣获“北京市城乡社区共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市1.4万余家企事业单位中唯一一家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企业。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后续,一院将切实把科研区、生活区环境美化提升工作做到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为保障全院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民生改善、确保全院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后续全院的保中心、促发展、促稳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王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