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融媒体报道专题
    航天科技集团未来三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安排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时间:2021-09-01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捷报频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之际先后发来贺电,激励我们自立自强、创新超越,令全体航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胸怀伟大的航天强国梦想,奋发图强,接续奋斗,不断创造航天事业的新辉煌,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为建军百年和2030年目标实现奠定基础,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未来三年,我们必须锚定航天强国战略目标,面向2030年中远期目标,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和建设航天强国重要论述,强化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推进,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3+1”改革,加快数字航天建设,在装备发展、重大工程、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就,全面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转型发展。

    1.履行强军首责,加速研制好用管用的武器装备。

    2.实施航天重大工程,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发展新的里程碑。

    未来三年要加快实施国家重大任务,论证培育若干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提升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探索宇宙的能力,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发展新高度。

    一是加快论证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宇航技术不断跨越发展。

    建成载人空间站,全面进入长期运行阶段。

    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任务。

    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首次火星采样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开展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一批新的重大专项的深化论证和研制攻关。

    二是建成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面提升陆地观测卫星动态、定量、实时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海洋观测卫星光学分钟级、微波小时级监测能力,实现气象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垂直分辨率的数量级提升,研制世界领先的高轨通信广播卫星,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减灾防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的业务化服务。

    三是加快新一代火箭改进研制,推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

    完成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改进型以及长征八号改进研制,突破火箭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

    加快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深化论证和研制攻关。推动运载火箭更新换代。

    3.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世界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

    未来三年,要按照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统筹部署创新链、供应链,系统推进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创新。

    一是掌握一批世界水平的战略性尖端技术。

    二是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技术。

    三是打造安全可控供应链。

    4.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培育发展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三年,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需要,全力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打造“航天 + 信息化 +”产业形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努力成为商业航天、卫星应用等产业链的链长,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一是支撑数字中国战略,积极发展卫星应用、电子信息与智慧产业。

    加快建设高轨卫星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民商一体的卫星遥感综合运行服务体系,北斗应用向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延伸,加快推动卫星应用平台化互联网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发展集成电路、信息化软件、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打造智慧产业生态。

    二是践行制造强国战略,发展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

    开展低成本商业火箭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卫星研制,成为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产品制造商。推动以搅拌摩擦焊、大型高精度振动台、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航天制造装备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轨道交通、核工业等领域,发展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测、核工业装备等智能装备。聚焦高性能膜材料、印刷影像材料、特殊金属材料,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供应商。

    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烟气超低排放、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工业固废处理等环境治理与服务产业,大力开发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级产品,推进制氢、氢液化、燃料电池等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装备产品化、工程化、产业化,持续保持粉煤气化技术国际领跑地位,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四是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航天服务业。

    着力发展产业投融资、科技金融服务、航天产品进出口,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拓展产业链,挖掘价值链,打造核心能力突出、经济规模与效益显著的专业公司,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共生、协同发展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