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型号的首飞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从第一次参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至今,八院149厂郭道康已经参加40多次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经历了三型运载火箭首飞,也从一名阀门总装工成长为了一名执行经理助理。郭道康始终不能忘记他的“前三分之一次”首飞。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是年仅27岁的郭道康首次参与的试验任务,第一次前往发射中心的他备感兴奋。
“小郭,快来帮忙,把这几个箱子一起搬上火车。”郭道康心中的好奇被无限放大,“这些是产品?我怎么不记得有装过呢?如果不是产品,那又会是什么呢?”
抵达后,试验队开始了卸车工作。太原海拔比上海高出了许多,太阳辐射让微微富态的郭道康异常难受,汗水不停流淌。有些设备是放在火车站台卸车,有些是在总装技术厂房卸车……被郭道康打上“好奇”烙印的几个箱子却始终没人挪动。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郭道康回到生活区,突然发现了那几个空着的纸箱子,心中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是航天牌冰箱、上海牌洗衣机……”郭道康满心欢喜地说,“我们把‘一家一当’都带来了。”原来,为了保障各项工作,各个分队把自己企业做的民品带到了发射场,像一家人般朝夕相处。
作为地面设备操作人员,郭道康负责箭体配气台恢复、气密试验、保障车辆恢复以及箭体加注工作。箭体交付后,箭上操作工作由部队担任一岗,试验队员转变为二岗。小小的转变令郭道康多了一份担当。他明白,作为二岗操作,他必须要懂得产品的原理,为每一步工作保驾护航。
箭体加注至关重要,每一次加注枪的对接和拔出都要格外谨慎。作为制造者,哪个阀门在对接加注枪的时候要轻一点,哪个阀门在拔出加注枪的时候要缓上“一口气”——郭道康了如指掌。加注前,郭道康早早到达岗位。虽然进行了多次演练,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重复了每个关键操作。“信号正常”“状态良好”“加注完成”……伴随着一个个简短的口号,第一次加注工作顺利完成。
所有人离开塔架后,郭道康留下守夜。通明的塔架和发射中心的夜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时刻监测着配气台上的压力表,关注着指针每一秒的变化,忐忑的内心也随它们的波动而起伏。这些点滴都被大家看在了眼里。任务后,大家说:“年纪最小的小郭已经能独挡一面了。”
随后二十年的型号研制任务中,郭道康也有幸参加了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成为为数不多经历了三型运载火箭首飞的总装人员。(范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