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两会融媒体报道专题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围绕科技攻关、研发创新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时间:2022-03-09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航天成就给予肯定。

以中国空间站建造五战五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为代表,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航天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要成果。两会期间,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航天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忠阳聚焦“探索建立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出提案。

张忠阳认为,探索建立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要认识到:第一,新型举国体制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第二,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第三,新型举国体制注重集中全国各方面力量,也更加具备开放合作的全球化特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第四,新型举国体制更加聚焦核心关键的“国之大者”;第五,新型举国体制更加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精神力量是一切力量的凝聚点。

“在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党是举国体制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必须坚持党对新型举国体制的全面领导。”张忠阳说。

为此,他建议要坚持把准“举国”的政治属性,坚定科技报国志向;把资源统一到党的领导下,将智力资源汇聚作为核心工作;从组织上、程序上显性保证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坚持依法依规处理好各方责权利。同时,他建议坚决向西部、东北等战略方向布局,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力量落地在需要发展的地方,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研究;精准配套各类措施,确保战略举措成功。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书记刘志让也针对大力攻关航天关键技术提出建议。针对我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研制问题,刘志让建议国家设立并实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专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研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产品;加大有关重复使用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建立国际领先的发动机基础研究体系,打造液体动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研发平台,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模式转型。

加强顶层规划

加快航天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内容。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能够为空间实验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科研平台,可保障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水平。届时,也将进一步吸引国外优秀专家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对我国扩大空间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与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说。

今年,赵小津提出关于充分利用太空资源、加强空间生物研发创新、促进国家生物安全能力提升的提案,从加强顶层规划、提高研究水平、加快应用转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建议建立空间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有效支撑空间生物安全政策和规划的制定,立足我国空间站运营和管理开展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的整体规划与前瞻布局,统筹策划天地一体化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实验,促进相关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协同;设立空间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空间生物安全研发创新,着重突破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推动空间生物安全标准制定,引领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创新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空间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通过航天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和航天高科技的转化效应,可以有力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航天技术牵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刘志让说。

一方面,他建议国家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前瞻性技术示范应用,针对利用航天技术转化形成的前瞻性技术开展论证并予以立项,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实现前沿领域国产装备的领先发展。

另一方面,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支持政策,推动国有大型企业与航天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首台套产品应用合作,在信息获取、技术研发、产品验证、首台套产品示范性项目应用、产品迭代升级的全流程中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日常交流机制,促进航天先进技术向更广领域进行转移转化,实现国家核心装备技术自主可控。(宋皓薇 任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