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月,春和景明,两会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过去一年我国在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特别提到了载人航天、火星探测领域实现的新突破。
令人倍感振奋的同时,我们听到了来自航天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自立自强”发出的“航天好声音”。他们提出了“探索建立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大力攻关航天关键技术,加强顶层规划、提高研究水平、加快应用转化等一系列真知灼见。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由国家承担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角色,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航天人牢记使命,进一步发挥好顶梁柱作用,冲锋在前。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国家政治力量和行政资源,可以有效组织动员全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
航天事业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对这一点的有力彰显。早在航天事业创建之初,我国就曾集中力量,自力更生,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四号的成功“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更需要依靠党和国家的力量,将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把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