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试验队的AB面——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试验队的发射场工作与生活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时间:2022-05-11
     

    5月1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把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顺利送往中国空间站,这也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第五次成功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成功的一面是鲜花与掌声,另一面是长征七号火箭试验队员的艰辛与汗水。他们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度过了难忘的1个多月,并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老师傅的严与宽

    “这都掐着表呢,要争分夺秒。”早上7时20分,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全国劳模崔蕴背着手站在厂房里,对操作人员嘱咐工作要点,先提操作要求,再谈工作原理,最后为晨会作总结。

    十几名试验队员身着防静电工装、脚踏防静电鞋,一字排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看起来只有20岁出头,身侧挎着的帆布包已经磨损泛黄,包上印着“天津火箭”。他们身后矗立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整流罩,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安稳地躺在里面。

    在试验队里,崔蕴的专业素养和严格要求声名远扬。他的博学令人钦佩,枕边书籍涉及各系统、各专业、各领域,能用一线技能反哺火箭设计。他常以过来人的身份,要求徒弟们把工作干得更漂亮,出几道如发动机原理之类的超纲题,督促大家在工作中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十几米高的厂房里,说话能听到回音,飞船与整流罩组合体整装待发。外面阴雨连绵,组合体已经吊装上车,它将在两场雨的间隙从卫星厂房转移至火箭厂房,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为一体。

    这是发射场生活中普通的一天。如果一切顺利,试验队员们能在中午准时回来吃饭。有时出现意外情况,大家只能在休息室吃盒饭。

    “孩子们还年轻,经验少一些,操作上要多留心,知识基础也要打牢。”对于带领队伍、培养人才,崔蕴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在队员们面前不苟言笑,但在领导、同事面前,他从不吝惜对这群年轻人的表扬。

    工作、生活的问与答

    “崔大师平时对我们很严格,批评很多,但我们也听说他常在外面表扬我们,他对我们的真实看法是什么?”

    “作为一名航天人,要如何坚守初心,如何超越自我,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

    五四青年节前夕,长七火箭试验队向队伍里的年轻人征集问题,希望在领导与队员、前辈与后辈间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座谈。

    “我做了40年火箭总装,资历比你们老些。我羡慕你们年轻、有活力、有干劲,羡慕你们赶上国家强大了,任务多,有机会提升本领。”崔蕴说,航天事业是国家的脊梁,大家正值青春年华,航天强国的远大目标将在年轻人手中实现。

    “工作与生活,顾此就可能失彼,不要让自己做更加遗憾的那个选择。”长七试验队副总指挥田玉蓉对大家说,工作重要,家人更重要,要相信组织是有爱的,大家可以放心去工作、放心爱家人。

    每天晚饭后,试验队员三三两两在椰林下散步,举起手机,与远方的家人视频、通话。一个多月来,他们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只能遥寄思念。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座谈会上,试验队副总师范虹朗诵了诗歌《青春万岁》,屏幕在一张张播放着试验队员们的生活照,年轻的脸庞上满是青春活力。

    一次交流无法完全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试验队员们将继续怀揣各自的疑问奋力前行,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节奏的快与慢

    “我们可以参与,但是尽量不要影响到工作,大伙儿抽时间健步走吧。”组织“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的事让试验队员税晓菊犯了难。她所在的一中队是火箭总体系统,火箭各分系统的千头万绪都要归于总体,队员们早出晚归,似乎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参加活动。

    受疫情影响,试验队员们两点一线,封闭隔离后直接进场,如非必须不外出,许多人还没来得及欣赏椰林海浪,就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别一直埋头干工作,我这边奖品都准备好了。”试验队政工人员的要求摆在眼前。税晓菊发动队员们,征集了几个小游戏,在晚饭后正式开展活动。

    把废旧的宣传海报剪成穗子,几个男孩子围在腰上跳起草裙舞,用纸杯传递接水,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留下许多精彩照片。离家千里,年轻的人们在集体娱乐活动中获得了久违的轻松。

    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后,长征七号火箭试验队脚步不停,奔赴海港接箭卸船。产品运到厂房收拾停当后,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发射场视察。精细化管理表格越写越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试验队员手中一天一变样,最终矗立在发射塔架上。

    通过细化射前流程,本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测发天数从此前的31天压缩到了27天,实现了在一个月内把火箭准备好并发射出去。

    试验队员们认为这样的付出很值得。面对载人航天工程的高密度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必须确保质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满足未来空间站常态化运行的需求。地处海南,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长七A、长八共用一个发射工位,与长五同处一个发射场,资源有限、不得不变。

    食堂门口有一块展板,每次吃饭大家都能看见,层层叠叠的红色便签上留下了长七试验队员共同的信念:“长七有我,有我必胜。”(文/胡蓝月 摄/胡蓝月 吴桐小雨 高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