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那一罐飘香的“博士菜”
发布时间:2013-05-01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农历春节的脚步声悄悄临近,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回家过年是一件再让人欣喜不过的事。对我来说,回家除了能和久别的家人团聚之外,还能品尝家乡的美食,梅菜烧肉更是期待已久的。

  在江浙一带,梅菜烧肉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作“博士菜”。最早得知这一美名是在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下来,出乎很多人意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被当地人视为比考大学还难考的重点高中。班主任老师在替我高兴的同时还不忘嘱咐我:回家让你妈准备一缸“博士菜”,好好上学去吧。原来很多学生在上高中住校期间,都自带一罐梅菜烧肉,既能节约生活费,又能饱口福。这些学生后来很多都考入了大学,甚至读到了博士毕业。久而久之,学生们经常吃的梅菜烧肉就被人称作“博士菜”了。

  梅菜烧肉也成了我上高中时经常吃的一道菜,而且丝毫不觉得腻烦。每到周日返校,母亲都会给我准备新鲜的梅菜烧肉,将五花肉切成中等大小块状,放油锅里略炸至出肥油,再将晒干的梅菜加入其中翻炒,水是绝对不能放的,几分钟后即可出锅。顿时,五花肉的香和梅菜的香完美结合,满屋飘香。

  而梅菜烧肉最香的时候还要在经过多次上屉蒸之后。那时,学校的食堂为学生们提供蒸米饭和菜的便利。上课之前,学生们将自带的饭盒装满水和米,放入自己班级的筐内,盛满梅菜烧肉的罐也就一并放入其中。等到了吃饭的时间,食堂的师傅们就会将蒸好的米饭和梅菜烧肉端出来供大家食用。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一开始肉菜还是分离的,吃起来略觉得干,但是蒸过几次之后,肉里的油全被梅菜吸入,那时的梅菜烧肉才是最美味不过的。

  后来,上了大学,到北京参加工作,回家的次数少了,梅菜烧肉也就很少能吃到了。而对这道菜的向往却总是挥之不去,虽然每次回家都会带一盒梅菜回来,自己也亲自做过,但怎么也做不出母亲做的味道。或许是我的手艺不如母亲,或许是南北水土的差异,又或许那道菜需要加入思乡的情结才能有滋有味吧!

  身未动,心已远。时间越接近春节,这种回家的念头就越发强烈。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有我日夜思念的母亲和母亲亲自为我做的那一罐飘香的梅菜烧肉。

  (作者:胡志坚)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