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家乡的年
发布时间:2013-05-03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家乡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人们这一天多是包饺子吃,但妈妈除了饺子外还会再做一锅香喷喷的粉条炖肉来祭拜灶王爷。正如故乡的歌谣的唱词“辞灶、辞灶,年来到,孩子哭,老婆叫”。

  过了小年,人们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干粮,要做出一家人一个正月的吃食可不是个小工程。各家主妇各展巧手,总要忙个三四天,馒头、包子、枣花、豆包、粘窝头等等不一而足。

  还没喘口气,采办年货的时间又到了,记得家乡邻边的两个村子赶集的时间分别是腊月二十六和二十八。小时候最喜欢这个时候去赶集,平时很少吃到的食物都可以在赶集的时候买到,最最开心的还是能够添置一身新衣服,而且新衣服一定要在大年初一才能穿,这些都是小孩子最关心的。而大人们则风风火火的把鱼、肉、蔬菜、豆腐等各种年货采回家,然后就更为忙碌了,剁丸子、炸面鱼、冻豆腐……忙得不亦乐乎。

  等各种吃食准备妥当,年三十就到了。这天最重要的就是贴春联了。我家里的春联都是父亲自己写的,笔墨纸砚由我和弟弟准备妥当,写完晾干之后抹上自制的浆糊,就喜气洋洋地贴在大门上了。贴完春联就开始包饺子和弄年夜饭。而我印象中春节最神秘有趣的节目还要算守夜。一家人坐的、站的、躺的,玩扑克、打麻将、说闲话,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正月初一,人们从凌晨五六点钟就起床了,吃饺子、放鞭炮、给长辈拜年。拜年是春节的一个重头戏,大家族的男丁,汇集在一起,由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带头,走进一家一户,先爽朗地大喊:“过年好!”然后再说几句祝福的话,少顷就告辞离开,这个年就算拜完了。  作为女孩的我们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也好,那我们就去看新媳妇。新媳妇坐在床上,家里被打扮得焕然一新,一帮大娘、大婶、姑娘、孩子来了,东瞧瞧、西望望,说几句调侃的话,把新媳妇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幸福的感觉就在这欢笑中慢慢酝酿。

  初二到正月十四,有的人走亲戚,有的人就在家中玩扑克、打麻将,随意自在。晚上,村里领导会邀请村民自发表演节目,咿咿呀呀的演唱声响彻整个村庄,年味就这样足足地撑满了。

  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早早就热闹起来,一盏盏灯笼悬挂在街道上,大人们欣赏着,孩子们则提着灯笼到处闲逛,把整个村庄染的星星点点,整个村庄也变成了童话世界。而“年”也就在人们尽情放纵、嬉戏、欢笑中悄悄结束了……

  (作者:杨晓宇)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