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粒粒皆珍惜
发布时间:2013-05-08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网
  菜焖饭在我家乡是很好吃的饭食,何为菜焖饭,即将一些菜叶或菜茎切碎和油,在锅里搅匀,然后铺上一层半生半熟的米饭,以温火焖熟即可。每当亲自做菜焖饭来吃,都不禁让我怀念起以前的岁月……

  那时我正上小学,父亲染病,只能做点清闲的活儿。母亲忙完家里,还得往庄稼地赶,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我和姐知道母亲的辛苦,一放学就干家务活,并负责晚上的夜饭。夜饭较简单,常常是这样:将中午的剩饭和上一些菜焖熟。那些菜有时是红苕块,有时是菜叶,还有洋芋,南瓜。红苕块焖饭,香甜可口,若拌点儿猪油,滋味更是恋口,但吃的时间长了,难免口厌胃恶。母亲曾叮嘱我们,红苕块不能加猪油,只有菜叶、洋芋、南瓜,才被允许。

  那年夏天,母亲弄回一些西瓜皮,我们以为她是拿来喂猪,可母亲却把西瓜皮洗得干干净净,笑呵呵的对我们说,晚上有好吃的饭。我们一听有好吃的就高兴得拍手。傍晚回来,还没进屋,一股别样的香气便飘进我们的鼻腔。母亲笑着让我去叫父亲,说好东西要全家一起吃。当一家人围在灶台前,母亲魔术师一样揭开锅盖,钻入眼里的是白生生的米饭,米饭缝隙露出点点青色夹水红的颜色,那股香气扑面弥散,搅得肠胃翻滚。我们虽然知道仍是菜焖饭,但猜想锅里的一定比平时的好吃,不然母亲不会这样神秘。

  当我们端着饭碗坐在小桌前好好享用时,发现饭里的菜怎么眼熟呢。姐性急的夹起碗里的菜点子就往嘴里送,刚嚼了几口,就吐出来了,我大感好奇,跟着吃几口,涩味便充斥满嘴,同样吐了出来。母亲见这么好的饭被我们糟蹋了,脸立时沉得像锅底。一旁的父亲端着碗,忍着吞咽。母亲骂了我们,一番“粒粒皆辛苦”的大道理又开始新闻般播放。我们低着头,拒绝吃涩饭。父亲这时开口了,“饭的确太苦了点,难怪娃儿们会这样。”母亲脸一转,对着父亲狠狠说:“不苦哪来的粮食!你晓得个啥……”母亲这一说,父亲就不好受了。全家人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第二天母亲依然做西瓜皮菜焖饭,但我们都没吃。母亲也没怪罪。现在每每想起这事,我都感到愧疚,没能明白母亲的用心,没能懂得稼穑的艰辛。

  如今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农村种粮还能得到“直补款”,许多惠农政策播撒在了农村大地上。然而每次回老家一趟,我都看到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浪费不小,学校里常常为倒剩菜剩饭发愁,小镇上的餐馆更是浪费的典型,记得一个亲戚办酒席,一桌菜大半没吃,而且吃饭过后,桌上地上遍满遗漏乱弃的饭食。与我同时代的许多乡人,一提到农业,就不屑,在他们眼中种庄稼搞农业就是老土,就是没出息的表现。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好了就不必忆苦思甜,还是忘了我们的根。

  在城里时而被邀请参与聚会,每次看到餐桌上随意抛洒的饭食酒菜,我都感到心痛,不由想到了当年吃西瓜菜焖饭,双亲含辛茹苦的神情,一直刻在我心里……每当这时,我便祈望有更多人来珍惜粮食米粒,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十三亿人,“粒粒皆珍惜”,那么就会变成一座源源不断的食物宝库,更会形成一股力量,一股优良品德的力量!

  (作者:罗波)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