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不偏不倚,在把繁华与喧嚣给了城市的同时,也把清新与淡雅给了乡村。
时令可真准,清明时节果然雨润大地。伴随着一阵阵鸡叫蛙鸣,我推开了深山农户的家门。淅淅沥沥的小雨还不住地下着,把个山区的美景洗涤的更为撩人。
原以为我起身够早的了,谁知堰坪小学操场前的道路上,早已被一群外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占领了。操着北京、天津、西安、郑州口音的许多游人都张大了嘴巴,做着深呼吸,恨不能把这山里的清新空气一股脑全都装进自己的肺叶,置换出腹中的那些浊气来。
不同地方的游客对中外许多旅游胜地如数家珍,到这里却也不乏兴奋。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不谋而合来到陕西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北约5公里的堰坪梯田?
站在堰坪村搭建的观景台上,300余层高约0.4-0.8米,宽约5-15米的阶梯状水平梯田,顿时尽收眼底。茨沟与龙王沟之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息。海拔500-600米之间的梯田,遍地的农作物茂盛喜人。人们不禁感慨,这里的人们需要集多大的功德,才能感动老天爷心甘情愿地对这方子民如此厚爱?
下榻的农家老人告诉我,梯田大约修建于明清嘉庆时期,据说是湖南人领头修建的。老人早年家贫,给人打长工来到了这片土地。梯田因何而建,谁人修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风调雨顺,养育并造福给一代代堰坪人。
满地的油菜花,洒下片片金黄,花海中不乏爱美的人们。“长枪短炮”包围着一群群靓女俊男,聚光灯不停地闪烁着,让人们伴随着欢歌笑语定格在美妙的瞬间。几位美女迫不及待不停地通过手机发送着刚刚拍的照片,好让在祖国各地的亲朋好友们在第一时间共享这幸福美景。
不远处两位老乡挥动头挖着莲藕,田坎上的孙子孙女在欢快的玩耍着。“来叔叔,给你们拍张照!”,两个4-5岁的小家伙看上去全然没有一丝陌生感,在田头一任我随意摆布,亮出几个美丽的造型。从孩童的微笑中,我读到了“幸福”,那种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幸福。
这里的人们衣食无忧,远离厂矿企业,绝无污染袭扰之恐惧,粮油菜又全是自产。金灿灿的稻米,不仅食之甜美,且能在锅边看得出油汪汪的诱人劲来。甜滋滋的莲藕、翠生生的芹菜、水灵灵的莴苣配上农家自制的豆腐干、腊肉,城里人很难吃到的天然美味,我们算是饱了口舌之福。
许是怕影响周围的景致,民居的小楼一般只建造两层,且有江南民居的味道。站在民居楼顶,极目眺望田陌,田块犹如地图上的一道道等高线,蔚为壮观。水映天色,水山相依,蓝天下几只鸽子悠闲地飞过,一阵鸽哨引人们仰望天空。白的房、黄的花、红的瓦、绿的树相应成趣,多美的人间仙境啊。
富裕起来的堰坪人,没有一味留恋家乡的美好,他们把眼界投向了外面的世界。做工的、教学的、当警察的,无论做什么,家家都把孩子教育放在家中重要位置,几位农家后生唱歌跳舞生性活泼,既有城里人的大方又不乏乡下人的淳朴。
农家儿媳给我们端上了可口的饭菜,微笑着道别,又赶往乡亲家帮忙。乡下的能人尤其是女能人就是这样吃苦耐劳、助人为乐。无论你走到那家门口,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您到家中坐坐。走进农家屋中,家具、家电、屋中摆设、大姑娘、小媳妇的化妆品等与城里人相差无几,现代化的农村并不因为距城里路途遥远,就迟滞了前进的步伐。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我们在小学赖老师家中真实感到宾至如归,只叹息清明假期短了点。假如能在这里再多住上10天半个月,同样会感到感到自己的眼睛不够用的。眼前的这一方土地,美得那般自然、那般神奇、那般浑然天成、那般具有生机活力。
自然之美,当然不可抗拒。
(作者:秦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