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西昌,从她的名字之中,似乎就能读到她注定要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
说到月城得名的由来,各有说辞。
一说月城之名得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句名文。大抵古人也难免俗,每到一处巡游、驻留也要留下点类似于“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只不过,与之相比,古人的手法更文雅、也更睿智,尤其文人们就更愿意煞费苦心地琢磨一段足以流芳的佳话出来才肯罢手。
司马的一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就曾让西昌名噪一时,月城之名也由此而来。如果说这一说法多多少少透露着文人气息,那么还有一种源于彝族传说的说法,则充满了浪漫气息。
相传,有一位美丽勤劳的彝族姑娘,特别擅长织布,月神倾慕她心灵手巧,专门请她到月宫上去教授纺织的技艺,被她的美丽勤劳所打动的月神专门收她做自己的女儿。于是这个彝族姑娘就成了月亮的女儿,而她的故乡也就成了月城。
虽然身在月宫,但彝族姑娘常常会思念家乡和亲人,于是就常常弹奏家乡带来的月琴。直到现在,每当夜晚有薄云遮月的时候,彝族的老人还会给孩子们讲起这个古老的传说,并望着夜空对孩子说,你看,这就是月亮女儿在树下织布,那些薄云就是她织出的彩锦。
唯美的诗词也好,动人的传说也罢,终究抵不过一场嫦娥奔月的壮举来得更激荡人心,也使西昌月城的美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在这里开启并得到续演,这让西昌的月城之名更加“副实”,从此,航天就成了这座如月古城的一大名片。
对于一批批进驻月城、投身发射工作的航天人来说,可能没有机会一睹邛池夜月、碧浪朝阳、泸峰春晓等“邛都八景”的风采,但也不会错过大凉山间的浪漫日月、多情山水和如烟细雨。
不规则的田地随性分割着,不管是类三角还是扁四边,生长着的都是饱满的鲜绿,直涌眼帘;高山上流下的河水一路奔腾、欢唱,时而水波汹涌,时而小桥流水,但都一样澄澈得让人心醉;放牛的彝族老爷爷索性在半山腰上席地而坐,晒着太阳打起了盹,任老牛自顾自地埋头觅食、越走越远;彝族的娃娃们叫着,笑着,一路跑着,闹着,脸上挂着的是兴许隔岁的泥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航天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就是在这里,复杂尖端的现代科技与简单淳朴的彝民生活碰撞在一起,严谨的工作气息和浪漫的生活气息交融在一起。身在这山水间,可以不分辨东南西北,不挂心年月钟点,只剩感慨、惊叹、沉醉……
(作者:刘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