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防御计划——地外文明搜寻史话》读后感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说过:“生活不应该只是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诗”代表了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水准,而“远方”则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开发。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之上不再能称为远方;而真正的远方就是“巡天遥看一千河”,对宇宙进行思考和探索。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断把目光投向茫茫的宇宙,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万户飞天,诸葛观星……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无不蕴含了古人对太空的无限遐想和探索的渴望。可是,由于技术落后,那时的宇宙探索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到了近代,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由想象变为现实。
在有些民众看来,探索宇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如专心搞建设。果真如此吗?非也。从近期来说,探索宇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宇宙资源造福人类。实践证明,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利用所获得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气象等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从长远看,探索宇宙有可能找到地球以外的生命或文明,为人类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甚至有人断言,地球文明与地外文明首次接触,就是人类新纪元开启之时,其重要性超出地球上生命出现以来发生的任何事件。
寻找地外文明的过程,也是认识宇宙、开发宇宙资源的过程。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其著作《三体》中提出了宇宙社会学的概念。他认为,宇宙也是一个社会,宇宙之中存在的每个文明都是“宇宙社会”的一员,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和相互制衡的关系。这尽管只是小说家的想象,但也不无道理。人类文明在寻找“宇宙社会”中其他文明的同时,会不断加深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就像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一样。
人类如果能够找到地外文明,也能推动自我反思,加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有史以来,人类对宇宙万物和自身的认识都局限于人类的视野和角度之中,所有的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建立在人类的认识基础上。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了解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甚至远远高于人类水平的生命形态和文明样态,并从他们的视角认识人类,那么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而且也许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文明成果将被推倒重建。现实点儿说,地球表面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范围从地球扩展到外太空是一个逻辑必然。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一个适宜生命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方式,很有可能对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发挥巨大作用。
既然寻找地外文明这么重要,那就赶紧行动吧。但且慢,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至于有多难,需要什么技术,有哪些人付出过努力,该怎么寻找,读一读《外星人防御计划——地外文明搜寻史话》就能知道个大概。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讲述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中部用严谨的逻辑来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在下部中,作者分享了他制定的外星人入侵防御计划和一部相关的科幻小说。该书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不仅传达了丰富的关于地外文明的知识,而且将读者的想象带到浩瀚的宇宙世界中。
要想寻找地外文明,首先就得确认一个问题:他们是不是真的存在?从理论上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数以亿计的行星中,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特殊,有很多行星也具有形成生命的条件;在我们已知的生命形态中,我们人类也并不特殊,与其他生命一样,也离不开液态水,也是基于化学元素碳的有机分子组合成的复杂有机体。基于这双重的普通,我们可以断定,其他行星孕育生命的概率必然大于零。这个大于零的概率,我们可以悲观地假定很小很小,譬如一亿分之一。但是,单是银河系就有150亿颗行星,我们已知的宇宙中至少有1000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按照我们假定的概率,银河系中也应该有150颗行星孕育出了生命。同时,相较于银河系100多亿年的历史,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到目前的高度所用的10亿年显得很短。因此,宇宙中肯定存在与我们相似、甚至更为发达的文明。
理论常常让人充满希望,但现实又把人重重地摔在地上。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找出地外文明存在的任何证据,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声称自己见到了“外星人”,或者宣告自己找到了地外文明存在的证据。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所谓的“外星人”或证据,99%都被证伪了,剩下的1%则无法证实。尽管如此,大量的科学家仍然持乐观态度,他们坚信人类迟早能够找到地外文明存在的证据。在本书中,作者充满信心地宣称,“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人类在未来的十年做出惊天大发现了”,“也许再过50年,我们就能与地外文明进行首次接触。”
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我们与地外文明能否接触、何时接触,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不过,宇宙中存在地外文明,其发展水平或许远远高于我们,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么一说,有很多人就紧张起来。他们不会侵略我们,使我们灭绝么?既然他们的文明水平很高,我们就别自讨苦吃了,还是悄悄地躲起来别出声为好。然而,这样的担忧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地外文明对我们的侵略甚至灭绝,具有双重的不确定性。
首先他们是否会侵略或灭绝我们存在还不能确定,甚至说可能性比较小。越是发达的文明,应该越尊重其他的生命和文明形态,不会轻易将其消灭。如果是为了掠夺资源,宇宙中存在海量与地球相似的行星。而且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比距离其他类地行星要远得多。其他地外文明没必要舍近求远,浪费大量的资源来地球掠夺资源。
其次,在发现并接触地外文明时,其水平是否高于我们也是不确定的。近代以来,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一日千里。未来人类的科技水平多高,现在很难想象。在我们发现并接触地外文明之时,我们极有可能并不害怕他们。所以说,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危险而裹足不前。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存在一种地外文明,他们野蛮而凶残,对地球资源虎视眈眈,对人类磨刀霍霍,那么我们更是应该尽早发现他们、了解他们,以更好地进行防御。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搜寻地外文明是一项艰巨的技术活,需要不确定多的人参与,可能耗费不确定长的时间。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应该树立搜寻地外文明的信心,坚定搜寻地外文明的方向,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进行相关研究,为地外文明的搜寻工作作出贡献。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则应理解并支持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为地外文明的搜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不过,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太虚了?也有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实际工作。伯克利大学的一帮年轻人开发了一个屏保程序“SETI@home”,意为“坐在家里搜寻外星人”。你没听错!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下载安装这个程序,利用个人电脑的空闲资源,参与到搜寻地外文明的计划中。没准儿你就成为第一个发现地外文明的人呢。
(作者:陈路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