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描写民间欢度端午节的民谣,但可惜我的故乡并没有龙舟下水的壮观场面。我的家乡在辽阔的三秦大地,虽然看不见赛龙舟,但与民俗融合,我们却也有自己的端午之乐。
在西安,大家都喜欢吃家乡独有的“蜂蜜凉粽子”。说起这蜂蜜凉粽子,其实是在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才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而不仅仅是在端午节才能吃到。它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
通常是将泡好的糯米放在一种特制的筒状棉布袋子里,紧紧地扎口,上锅蒸,直到米香四溢,等粽子冷却后将其浸在冰凉的井水当中。吃的时候从水中取出,用丝线或者竹片刀割成菱形小块,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者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丝丝凉意沁人心脾,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这种凉粽子之外,还有一种凉糕总是会和它一并出现在小摊贩叫卖的车上。这种凉糕更加风味十足,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晾凉,擀成一张圆饼,有如汉堡的面包饼似的,在上面铺上厚厚一层香甜的豆沙,然后再盖上一层撒满炒熟芝麻的糯米饼,成品样子好像夹心蛋糕一样。
吃的时候,将这“夹心蛋糕”切成两指宽的菱形块,上面浇上桂花蜂蜜。拿着牙签扎一块吃,豆沙的香甜合着糯米的爽口让人难忘,一直清凉到心里去,齿颊之间还留着桂花蜂蜜的四溢花香。
家乡的蜂蜜凉粽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史籍中也多有记载。在长安长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他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子”。后来,长安城里也逐渐出现了专门经营这种粽子的店铺,而且制作这种粽子的技艺已经相当高超了。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作诗赞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由此可见,远在唐朝,长安的蜂蜜凉粽就已经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了。
因为陕西盛产蜂蜜,产量居全国第二,而且陕南和关中部分地区盛产糯米,成就了制作蜂蜜凉粽得天独厚的条件。蜂蜜和糯米的丰富营养又成就了凉粽子的许多食疗作用。因此在我的家乡,蜂蜜凉粽深受欢迎。尤其是姑娘们对这种甜甜凉凉的吃食更是情有独钟,常见北门外卖凉粽子的小摊边总是围着三三两两的女孩子,一边说笑着一边看着摊主阿姨手中的丝线翻飞,一大个儿粽子不一会儿就全都变成落在盘子里的莲花瓣了。许多女孩都喜欢在粽子里放更多的蜂蜜和桂花,这样吃起来更是齿颊留香。
如今,我已经来到北京工作生活8年了,时间像一条善良的河流,冲刷着我对故乡的思念,却不曾带走那些给过我快乐的甜蜜记忆。又是五月端午节,家乡那熟悉的粽香仿佛就在身边,耳边响起《霓裳羽衣曲》,长安胜景历历在目。
恍然之间,仿佛长安也并不遥远了。
(作者:徐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