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要演练,莫要演戏
发布时间:2013-07-02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前些天,笔者偶见某企业消防应急演练,演练现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员工演练得有板有眼,其他的人几乎都在“嘻嘻哈哈”凑热闹。

  旁边一同事笑道:“年年都是这几个人比划这么几下,没什么稀罕。”笔者不惑,总这几个人比划,万一出现火情而这几个人不在现场怎么办?同事又是一笑,本来就是为了完任务而“演戏”嘛!

  所谓应急演练,顾名思义是为了能科学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而进行的模拟训练。年年总那么几个人演戏式的比划,其他员工当“陪衬”,岂不是熟者愈熟、生者愈生,失去了应急演练的意义?

  在日本,地震频发,而每次地震灾害中的死亡人数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极其重视培养每一个民众应对自然灾难的自救能力。

  企业要达到应有的演练效果,自然要通过扎实的演练,切实提高员工的快速反应、沉着应对能力,而非比划几下的“演戏”。具体来说,“演”就要“演”救援的经过、应急的氛围、设备如何使用、职责如何分工。所谓“练”,就是要把自救互救的基本功练习到位,且人人至少掌握自救的技巧。依靠“练”才能提高安全警觉、反应能力、现场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等。

  作为员工,应该珍惜“应急演练”的实践机会,并借此切实提升个人“自救能力”。事实上,从危险到安全的距离,就是从知识到能力的距离。要消除这个距离,“个人实战经验”尤为关键,而且这种“经验”必须从亲身经历的“危险”氛围中培养,而非在单位组织的“应急演练”中当观众“陪衬”看热闹。

  如此,当灾难降临时,才不致于惊慌、失措,并顺利逃离灾难。

  发生危险时,救援能否做到来即能战,战即能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平时演练的努力。而不注重实战,不图实用,甚至如同演戏一样完成任务,一旦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曹恒平)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