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骑行者去西藏的黄金季节,318国道线上可谓络绎不绝。趁着51假期,我的4位同事开始了他们的骑行之旅。临行的早晨,群里的几个热心人特意起了个大早,专程到出发地点给他们搞了一个简单的启程仪式,望着他们的背景消失在熟悉的道路上,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加油祝福。
从雅安开始,因为绝大多数人对318线路不熟悉,差不多都是按照先行者的骑行攻略来安排自己的行程,每天骑多少公里,住什么地方,甚至于在哪里休整,基本上都是前辈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并成为一种共享的信息资源,所以按着攻略走能够比较科学地分配体能并得到适当的休整。
从他们出发的那天起,一向寂静的骑游群开始热闹起来,大多是祝福崇拜的表达,打探他们的消息,观赏一路的美景。他们发回来的消息,路上骑行人员可能有100多人,这个数字应该是这个季节川藏线上的一种常态,在龙泉山山泉镇垭口,每天都能见到自行车后座上挂着驮包的骑行者。大量的骑行者涌入,实际上超过了川藏线上客栈的接待能力,同时也刺激并催生了一条产业链,饭店、客栈应运而生,大部分客栈向宿客提供WIFI服务,以便满足他们与后方的及时联系。不可预料的是,每天的骑行者包括自驾、徒步的人员有多少,这完全是无法预估的随机数字,因而,住宿问题就会成为骑行者在享受挑战滋味之外而不得不操心的事。
这里需要厘清的是,不是所有挑战318国道的骑行者都能依靠双腿骑完全程,这不是贬低他们对心中圣洁之旅的虔诚,很多人兴致勃勃而来,但因为身体不适等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这个数字无法统计——他们需要搭车才能抵达目的地,而那些搭车者还肩负着车队的另一个使命,那就是到前方宿营地抢占床位,我把这看着一种逆淘汰,也许言重了,但投机取巧还是悄无声息地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漫延。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打乱他们的行程安排,可能会多骑几十公里寻找新的住宿点,甚至要起早贪黑。好在,骑行318国道不是一种比赛,也没有人给你颁奖,人们的动机、目的不同,你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他们进行谴责,尽管如此还是会有群友为他们打抱不平。
值得欣慰的是,他们为骑行318线已经作了几年的准备,包括体能、装备、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他们已年届中年,是本职工作上的一把好手,只是怀揣着一个梦想,要完成毕生的一个心愿,他们不浮躁、不逞能,行事稳健,随遇而安,预想到路上高反、饥饿、寒冷等困难,所以,这样的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太大困扰,反倒更加坚定了全程骑行的信心。
规则是约定俗成的,只有大家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在同一个层次才会公平竞争、平等遵守。某种程度上来看,318国道上的骑行生态其实就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路上,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你只是一个骑行者,过多的强求,只能招来耻笑。坚守自己的信条,凭借自己的实力,你就是平民英雄,值得人们尊重。
(作者:罗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