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发布时间:2013-07-23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去年高温假期间,我们全家和好友一家结伴去成都消夏。途中,我们还特意带着孩子们去凭吊了北川地震遗址。前一段时间,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地震,就在昨天——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也遭受了地震,在对地震中受灾同胞们表示关切的同时,也让我勾起了对北川的回忆。

  驾车感受蜀道难

  我们驱车从北京出发经山西,用了一天时间到达西安,再翻越秦岭,穿过了几十个隧道,又用了一天时间到达四川广元。

  从四川广元通往北川的道路大部分是重新修过的,路况还不错。但是进入山区以后,道路越来越窄,勉强能容纳相向对开的两辆车错车。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艰险,一边是陡峭的悬崖,另一边是湍急的江水。路上还有许多急转弯,很影响驾车的视野,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一路猛按喇叭,依靠鸣笛相互告知。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逐水而居,山区的道路是沿江而修,村庄和城镇也分布在江岸附近。地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在道路周围盖一些房屋和开垦一些田地,这就是一个村庄;如果平地再开阔一点,道路周围盖了一些楼房,这就是一个县城。

  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了,一路上驾车行驶已经看不出来当年地震破坏的迹象,只是路边有不少一模一样的新房子,水泥都裸露着,还没有贴砖或者刷涂料,这些房子据说都是震后援建的。

  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向上看是峰峦如聚、青翠欲滴,向下看是漫江碧透、蜿蜒曲折。但是说实话,我们的心情不免有些紧张,顾不上欣赏美景,只是两眼紧盯着山路。那场大地震过后,山体有明显的松动迹象,有的石壁已经裂开了缝隙,路边也能看到落在一旁的石块。

  走进地震遗址

  从广元走了大约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北川老县城。红砖砌成的牌楼上高悬着几个大字“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肃穆庄严。大门由武警哨兵把守,只有当地车辆可以通过,游人一律步行入城。

  北川是大禹故里,县城地势开阔,背靠青山,面向湔江,江水穿城而过,县城就居于大江之北,大山之南。《左传》里曾说:“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阳”是向阳的意思,是说北川县城坐落在山水的阳面,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的确,我们一路经过的县城都没有北川开阔。

  入城后,道路两边的危房和废墟都用栏杆围住,井然有序。想象中全部是废墟的情景并不存在,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房屋幸存了下来。有一些老房子扛住了地震,但许多当年新建和正在建设的房子都严重损毁了,周边挂着遇难者的照片。往城里继续走,道路变得扭曲变形,有的房屋就留下了一堆瓦砾。通往江岸对面的大桥也断裂成了几段,本来从桥下流过的江水,现在从桥面上奔流而过,让人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

  北川新县城已经选址重建,而老县城地震遗址将永久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个瞬间,将被永久保留,供后人凭吊。

  可歌可泣救援路

  原本我们的行程是穿过老县城前往新建的北川县城感受灾后重建的成果,但是老县城不允许外来车辆穿行。我们只好原路返回。狭窄险峻的山路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令人不断感慨,平时路都很不好走,地震后的救援和抢修的难度和危险就更不可想象了。

  地震发生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给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头上是悬崖峭壁,脚下是滔滔江水,子弟兵们就在这种环境中排除万难,开辟了生命通道,他们冒着余震引发的滚石和泥石流,不顾被飞石砸中或坠入江中的风险,奋勇前行、各个争先,不惜一切代价赶往灾区保卫人民利益。子弟兵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这条山路再次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迸发出来的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齐心携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作者:张盈)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