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李安:理想不死 梦想成真
发布时间:2013-09-05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李安再一次站在荣耀的颠峰,凭借一部近乎神作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最佳导演奖收入囊中。

  时光倒退30年,那个系着围裙、甘做全职家庭“煮夫”的他,可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破茧而出,在柏林、威尼斯、奥斯卡上熠熠生辉?

  “毕业后耗了六年,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希望,久久过一阵子,你会看见某位同学时来运转,当然大多数都是虚度青春、自怨自艾地过日子。”寥寥数语,道尽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无常的际遇中的悲苦与辛酸。

  1984年,30岁的李安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却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本应“三十而立”的他,却因一直无戏可拍而在家带孩子,做了整整六年全职煮夫,以至于他这样自嘲:“我若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

  在现今这个讲求速度,人人拼命向前跑、惟恐被时代落下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够扛得住这样的寂寞与压力,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前不改初衷?这需要多少的勇气与毅力?

  人近不惑之年,李安终于得到一些去剧组“打杂”的机会,虽然只是守夜看器材、扛沙袋这样卖苦力的事。

  在那段看不到希望的近10年的蛰伏期,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李安走下去,笃信“理想不死”?在自传中他云淡风轻地说道,“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李安活得很清醒,他说自己“只会做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然而,在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电影梦的同时,他也明白,做电影是“形势比人强”。

  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程,时势推动着我们进退攻守。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电影世界的李安,并非平顺地扶摇直上,有求学美国时对中西方文化的不懈求索与积累,有孤寂多年对生活的隐忍与体悟,更重要的是他那颗对待电影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对社会、对观众的责任与担当。

  李安用近60年的人生告诉我们,从构想到实现之间,有多少路要走。

  (作者:马丽)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