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我在美国当副校长
发布时间:2013-09-10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我来到航天系统工作前,曾经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我经常到一所中文学校去聊天交友、结识同胞,没想到时间久了,我那标准的“京腔”和“好为人师”的“毛病”就暴露无遗,后来居然被中文学校董事会推举为学校的副校长。

  从此,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开始了教学和管理的“义务劳动”。

  随着中国移民数量在全球各国的增加,学习中文的热情也感染了当地的美国人。一些最初由小小的周末学校发展壮大起来的中文学校,也期待逐步被美国的教育体制认可。目前已经有1600所美国公立和私立小学提供中文课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而10年前只有300所学校提供中文课程。

  这些学校最初的办学目标是为“香蕉人”,也就是俗称的“ABC”(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提供听说读写的中文学习场所。这类人虽然也是黑头发、黄皮肤,但不识中文,只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而90%的华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后代会说、会写中文,因此,海外中文学校成了他们学习中文的最佳选择。

  周一到周五,这些小孩都在普通学校学习,从小为融入美国社会做准备,只有在周末,家长会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学习半天。

  在我任教的中文学校,有在校生近400人。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中文,这里就像他们的周末游乐园。课程设置也极其吸引儿童,包括背唐诗、讲故事、写毛笔字、画中国水墨画以及学习美术、舞蹈等等。当然,学校有时也给学生们一些压力,时常进行个小测验,搞个小比赛,发个小奖品等。为鼓励孩子们学习中文,每学期我们还不定期举行几次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学生作品展示,这些活动都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中文学校其实很像一个社交俱乐部。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和自己一样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小伙伴。而且,不仅小孩交朋友,大人(学生家长)也交朋友,老朋友也交朋友,这种氛围形成了“海外中国小社区”。

  我们的中文学校专门为家长,甚至家长的家长准备了不少节目,琴棋书画一应俱全,甚至也不乏有中国特色的麻将、扑克、中国象棋等,还有中年人感兴趣的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乒乓球世界冠军高军、排球冠军周晓兰等,都来学校做过培训教练。

  在我执教的几年中,我们学校的舞台上还上演过中国京剧、歌舞剧、中国服饰展示等,其中我还参演了一部样板戏的反串角色。

  如今时过境迁,一眨眼10余载,而彼情彼景仿佛就在眼前……

  中文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中文学校的老师们一直都受到祖国和人民的关怀。记得我所在的中文学校在学期结束准备放假时,中国大使馆的同志还专门从数百英里外的华盛顿赶来参加结业总结仪式,并且还送来了当时国内小学同期使用的最新版中文教材。

  谈到教师节,其实美国也有,是在每年5月第一个整周的周二,教师节所在的一周就叫做“谢师周”。“谢师周”是老师们最幸福的时候,很多早已毕业的学生都会给老师发来电子邮件祝贺。不过,一般美国人对教师节的态度比较淡然,而美国的教师节也一直是一个非官方的节日。

  因此,在美国的教师节,老师收到学生的一个小礼物就会非常感动,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美国老师心里,花钱的礼物远不如自制的礼物好,所以美国孩子送给老师的礼物经常是一枚自制的贺卡或是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老师会将学生赠送的照片、贺卡贴满自己的办公室。

  美国很多学校都有家长联合会,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联合给老师买一份小礼品,晚上,大家一起为老师举行一个联欢会。联欢会上从不说学生的成绩情况,主要是“家长里短”的聊天。

  在美国,家长请老师吃饭非常少见,按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是不能接受家长或者学生请吃饭的情况。一旦被发现,老师很可能就被辞退。因为美国人看来,吃了家长的饭,很可能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判断,可能出现偏袒现象。

  在美国生活的日子,有一年的9月10日令我印象深刻。当时中国大使馆举办招待会庆祝中国教师节,我作为大华盛顿地区教师代表受邀前往参加。而这对于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业余老师”来说实在是太荣幸和激动了。我原以为自己一辈子都只能是“学生成分”,没想到到了大洋彼岸竟然升格成教师了。

  因此,在我的一生中都对这份职业和这段时日尤为珍惜,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有幸为海外的华裔同胞教授过一些中文,至今想起,甚为骄傲。

  (作者:卓玉)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