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两个很火的公式: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0.99的365次方等于0.0255。
公式的走红其实是因为它背后象征的励志意义,可以这样解释:原本有两个水平都是“1”的人,一个每天进步一点就是1.01,另一个每天退步一点就是0.99,365天后他们的差距将是惊人的。
我对公式的第一反应是和质量问题相联系的。如果一个产品的生产步骤真的有365步的话,那么即使每一步都做到99%,最后的质量合格率也只有可怜的2.55%,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实。
当下许多复杂产品的环节岂止几百步,如果加上其中各种零件的工艺和步骤的话,几千步、上万步都可能有,航天产品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组合体。
那么试想,如果在每一个设计、生产、试验环节我们不能做到100%正确的话,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与100%将会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该用“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思想来严格把关,努力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自从去年第一次读到《零缺陷管理》这本书后,我就一直被其思想深深吸引。在我看来,“零缺陷”不仅是一种质量管理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从小,我们就听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话,但在这样一种观点的支持下,人不免生出侥幸心理,对梦想容易轻言放弃。
不仅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行业,甚至一个民族,长此以往都可能陷入这种不思进取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不要再拿“人无完人”来当自己犯错的借口,而应端正做事、做人的态度,努力做到每件事情“零缺陷”。
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国防产业,在产品质量管理上更应该做到精益求精。1992年“澳星”发射紧急危机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犹如警钟时刻警醒着我们重视产品质量的神经,也再次提醒我们,只有重视质量管理,重视产品细节,才能共同筑就钢铁般的航天质量长城。
(作者: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