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看到漫天星河的绚烂?有多久没欣赏朝霞夕阳的壮丽?有多久没闲庭信步或坐看云海缥缈? 我以前也曾因种种原因遗失了这些美好,但自从我成为户外爱好者后,这些遗憾便不存在了。 第一次接触户外,还得从11年前我上大学时算起。当时,同屋的两个室友热爱攀岩,组织了攀岩社团。而我是硬生生被他们拉进来“充数”的。 2002年,攀岩社组织了一次野外攀岩活动,让我们这些菜鸟去见见世面,地点就选在了首都攀岩界的圣地——白河岩场。 白河岩场位于密云水库以西的白河河畔,京都第一瀑和天仙瀑之间。那时候高速公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去一趟得走三个多小时,于是,我们的计划是在白河岩场旁露营一晚,第二天再回。 攀岩社团不知道从哪里包来了一辆破旧的红叶中巴,载着我们一车人从学校东门出发。车上还放了借来的十来顶帐篷,几十个睡袋、防潮垫,还有好几个登山包。 中巴最终停在白河峡谷著名的“大拐弯”处,我们要尽量多地把装备搬上,蹒跚着沿着不是路的山路下到峡谷底部的河边,再涉水把东西搬到河对岸的沙滩上。 我那天只背了一个借来的背包,里面胡乱装了些吃的、一瓶水和一双小两号的“回力”鞋。下车时,我把运动裤卷起来,把运动鞋塞进包里,另外拿了两个帐篷还有几个睡袋,开始渡河。 当时是三月,几天前北京刚下了雪,郊区的气温还是很冷。水,尤其是光脚进水,尤其是水还能没过大腿,这种情况下刚过了三五十米宽的河后,我的脚已经冻得麻木了。好不容易上岸了,大家赶快搭帐篷、铺防潮垫、整理睡袋…… 白河岩场的路线难易有别,最简单的一条被我征服了,稍有难度的两条就把我征服了。黄昏时,回到露营地,我们点起篝火,啃着面包、火腿肠完成了晚餐。 星空下,红红的篝火映着红红的脸,月光照耀下的白河熠熠生辉,我们聊人生、谈理想、数星星,直到深夜才回到帐篷。一群人兴奋而快乐地度过了在野外的第一个晚上,直到凌晨被零度以下的气温冻醒,第二天再次渡河返回的时候,河边已然结冰。 就这样,我被领进了户外运动的大门。因为学习过短时间的攀岩,我开始有机会进入一些拓展训练公司打工,当兼职的拓展教练。学生时代的我,走过古北口-司马台连穿、箭扣-慕田峪连穿、黄草梁-龙门口连穿、白河峡谷连穿这样的经典路线,慢慢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户外爱好者。 2004年开始,我很幸运,与妻子共同在户外的道路上结伴而行。那个时候,户外运动在中国还没有流行起来,参加的人多是IT或外企的职员。 在户外运动中,人们要负重跋涉,用双脚丈量土地。几乎所有的装备、给养都要靠自己背:帐篷、睡袋、防潮垫、保暖衣物、头灯、水、食品、急救药品、炉头、气罐、锅碗……无论男女,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硕大的背包,老外称之为“阿尔卑斯式登山”。 曾经有一次好奇,出门前特意称了我和妻子的背包,一个38斤,一个24斤,而这样两个包,要伴随我们两三天的时间、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和1000米以上的垂直落差。中途没有反悔的机会,只能一路向前。而目标只为了那满山的绿树鲜花或是久未谋面的银河或星海。 作为航天人,工作特别繁忙,更需要闲时的户外旅途做调剂。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凭借坚韧的毅力,才能走出别样的风采。这也是户外爱好者感触最深的点:“路越远,心越近。”感谢户外,陪伴我精彩的人生。 (作者:郑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