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新闻宣传工作者更要有梦想
发布时间:2013-11-05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自己没有梦想,很难去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梦想。作为一名航天新闻宣传工作者,我们宣传“中国梦”、“强国梦”、“航天梦”,需要采写一系列航天人寻梦、追梦的执著与精彩,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在采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自己有没有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个人梦想与“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有机统一。

在此,我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个梦想,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在三院,第一次接触导弹,知道导弹亦称“神剑”,并从“神剑”两字中体悟到了一种神圣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002年,我走上了集团公司总部宣传管理岗位,在进行珠海航展宣传主题策划时,内心第一次蹦出来“放飞神剑,收获和平”这八个字。这八个字讲出了企业的使命和存在价值,更讲出了企业的长远追求。从那时起,我确定了一个梦想:让这八个字叫响,成为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心声。

2002年航展期间,“放飞神剑,收获和平”宣传主题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认可并推向媒体及受众。这一口号通过集团公司领导接受采访、广告片宣传、形象标语展示,得到了媒体及受众的广泛认可。

回想当时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是:艺术地概括了航天科工建设现代化国防、国家利益至上、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社会的多维度责任;强调了防务、防御、和谐、和平等主导理念;在“收”与“放”之间体现了一种辩证法;文字表述自然得体,不温不火,有感染力,有亲和力,非常适合对外传播。在对一些观众现场的采访中,大家都能说出这句口号的大致内涵。

在2004年的珠海航展上,“放飞神剑,收获和平”被继续展示,我在采访一位对P12导弹进行写生的小学生时,他说:“两支竖着的导弹像两支蜡笔,可以在蓝天上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这一采访在《航天新闻》播出后,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可喜的是,通过连续多次珠海航展及其他对外宣传活动的推广展示,“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快成为集团公司对外形象宣传片的片名。

在编制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放飞神剑,收获和平”还是一句广告语,而在编制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外部评价机构高度赞扬这一口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议将其确定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观,这一建议得到了党组领导的充分认可。

2011年第一季度,中央媒体集中宣传中国航天科工“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在与《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的沟通中,我建议使用《放飞神剑,收获和平》这一标题。随后,在对送审稿进行修改时,我怀着一种抓住千载难逢契机的心情,花费长达八小时的时间进行逐章、逐句、逐字地认真修改,尤其是提炼“神剑”内涵的时候,耗费了许多心力。其中最精华的理念阐述部分是这样写的:

铸神圣之剑,扬国威壮军威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华神剑,兵之利器,国防安全,不容侵犯。当富国强军成为企业的神圣使命,当捍卫和平成为每个人的坚定信念,“十年一剑,一飞冲天”就成为一种必然。

铸神奇之剑,重创新求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核心在握,勇于攀登,争创一流。当创新成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当创新成为企业生存方式的必然之选,“神剑”之“神奇”就成为一种必然。

铸神勇之剑,肩重任作栋梁勇担央企顶梁责: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民之卫士,国之栋梁。当每位航天人对国家和人民给予航天事业的关爱而深怀感恩,他们勇者无惧的担当就成为一种必然。

铸神威之剑,大防务大安全谱写军民融合新篇章:心系百姓,情牵万家,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当大防务大安全描绘出和谐中国、国泰民安的壮丽图景,建设一座护佑平安、威力无限的绿色长城就成为一种必然。

这四段话是多年来积聚在心头不吐不快的肺腑之言,既是对航天事业的敬畏,也是老一代航天人的耳濡目染,更是航天战线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使命。

随后,长篇通讯《放飞神剑,收获和平》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此文一出,航天科工社会影响力急剧上升,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致信称“眼前一亮”、“一口气读完”,高度赞赏“神圣之剑”、“神奇之剑”、“神勇之剑”、“神威之剑”,称航天科工“不愧为中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

今天,“放飞神剑,收获和平”已成为航天科工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知,在企业外部也有不小的影响。如果将这一主题宣传策划和推广算作一种成功,我想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坚持!

算一算追梦的时间:十年!

(作者:于希)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