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航天人记忆中一次难忘的出海试验 近日,号称今年最强的台风“海燕”登陆我国,华南部分地区受到严重影响。不断听到台风的消息,让我想到了当年试验队在台风中出海试验的旧事。 那时,我作为项目主管负责组织某产品进行性能验证试验。该试验需要在不同海况下进行,受天气和海况条件制约很大。在海边整装待命两个月后,试验队终于迎来了台风,我们乘坐大船出海,迎台风在海上择机开展试验。 两个塑料袋 试验队一行一早就来到码头,船上唯一的女性王欣媛是试验队队长。虽然准备了晕船药,但其实高海况下药是不起作用的,只是起个心理安慰。我则登上了另一艘船,和试验队其他成员分开了。 几平方米的船舱内摆着上下铺、两张桌子和衣柜,还有独立卫生间。副航海长小张和我一间。他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刚两年,很热情。他主动把下铺让给我,还介绍了船上活动的安全事项,强调出海航行时尤其是风浪天绝对不能上甲板。由于船里空间小,通道和楼梯都很窄,走通道和上下楼梯都是有方向要求的。 他们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两个塑料袋,都是为了晕船呕吐用的。一个塑料袋装在裤兜里,方便随时取出使用;另一个压在枕头下面,方便应付睡觉时突然的不适。这两个塑料袋着实让我紧张起来。 船离开码头,沿航道驶进,两侧是大小岛屿。船一驶入大海,天气骤变,黑云滚滚,风浪突然增大,实测风力已达到10级。在船舱里已能感觉到剧烈的颠簸。还没有到中午吃饭时间,就已经有战士开始有晕船反应,卫生间门口,四五人围成一圈,每人都熟练地手举塑料袋或是抱着塑料桶狂吐不止。 晚上6点,天逐渐暗了,海浪越来越猛,船被打得左右摇晃,仿佛要被猛烈的海风和狂啸的海浪撕裂。试验船也跟了上来,并传来消息:海况已具备试验条件。 我和队长准备了对讲机便于试验时联系,并提前准备了联络密语。但对讲机作用距离有限,只有我们两船靠得很近时才能直接对上话。试验中途遇上了风力减弱,试验被迫中止。我们临时决定两船再继续向南行进,向台风中心逼近,寻找更大的风浪。 夜间不能上甲板,我早早回房间休息。这是我头一次在海上过夜,船被海浪打得前后起伏,躺在床上很有醉酒的感觉,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没觉得晕,反而很享受,不知不觉睡着了。 让人又爱又恨的台风 睡梦中,可能是突然大浪袭来,船体来了个大角度倾斜,桌上的书本、笔、水杯洒落一地,抽屉也都开了,人也险些翻到床下,一激灵醒了。我们赶快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物品,当时是凌晨两点半。 6点一刻,还在睡意中的我被战士叫起,通知已具备试验条件。我赶忙翻身起床,来不及洗漱,穿好衣服,带上对讲机就直奔驾驶室,打开设备,准备开展试验。 试验就此开始,协调和运行过程都很顺利,天公作美,海浪也一直保持着大浪到巨浪的程度,一切按计划进行。只不过试验船上的几个试验队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已经不能通过对讲机和我通话了,但他们还都坚持在试验岗位上,完成了试验工作。 试验顺利结束,但航行远没有结束。由于台风将袭,船不能马上回码头,只能在海上寻找避开台风、风浪较小的海域进行机动防风。 完成了艰巨的试验任务,我们的身心完全放松下来。在船上两天了,不时看到身边的人在晕船、呕吐,我才发现自己准备的两个塑料袋一直没有使用过,我不仅不晕船,而且渐渐适应了船摇晃的节奏。没有了任务的压力,我也开始认真感受船上的生活。 船还在向南行进。 船上的用餐很有规律,早饭8点,午饭12点,晚饭6点。吃饭的秩序也很好,大家排队盛饭,盛多少都吃完,没有浪费。吃饭的时候,餐厅里人很多,但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取放餐具的声音;吃完饭,餐桌上没有残留,垃圾桶里除了不能吃的骨头等废弃物,基本上没有浪费的粮食。 饭后,我和船长、政委围坐聊天,他们很关心我的状况,见我不晕船,还很能吃,再加上以前没有出海的经历,很是惊奇。我则自豪地说:“我叫海涛,就是为大海而生的,这风浪不算啥!” 半夜里,船的马达停了,我听到了抛锚时铁索滑动的声音。船停下来,四面寂静,只能听到海水拍打的声音。船漂在海上,在海涌中摇来摇去,这感觉比在高海况行进时还难受。我平躺在床上,脑袋随着船的晃动也一起左右转动,一晚没睡好。 早饭后,大家到甲板上透气。船摇晃得还是很厉害,像游乐场的“海盗船”。很多晕船的战士也被拉上来透气,他们一个个脸色要么苍白、要么蜡黄,浑身的肌肉因为紧张而僵硬。联系上队长王欣媛的时候才得知,由于晕船,她已经在船上输液了。 这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媳妇的生日,今年的这个生日注定是难以忘怀的。此刻,她在北京,而我,身在遥远的海上。已经料到没法陪她过这个生日,所以出海前就让同事代我在这天买花送给她,给她一个惊喜。 这几年,出差和加班都比较多,媳妇很理解,默默支持我的工作,我很感激。一直认为送花很俗套,但这次真的是表达歉意和心意。“礼物收到了,很喜欢。”这是媳妇的短信,让我甚感欣慰。 圆满返航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新一轮台风逼近,这就意味着我们还要在海上多漂泊一个星期左右。 一周后,我们迎来真正的返航。陈处长和司机小甘早已到码头迎接我们。 在连续几天的航行中,晕船使试验船上的几个人状态都不太好,但大家还是努力在船靠岸前收拾好了产品和设备。 小甘开着车,满载着设备,满载着一车人晕船的疲惫和完成试验、返回地面的兴奋。等大家到宾馆安顿好,我才意识到这次难忘的海上之旅就这样宣告结束了。 两天后,休整后的试验队员悄然回到北京,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半年后,该产品相继完成了设计定型,海上试验的圆满成功为设计定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高海况试验的数据和验证结果,弥足珍贵。 回想这个产品多年的研制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正是有“两总”系统的支持,所有领导的重视,以及研制队伍的不懈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果。虽然每一步都像高海况试验那样困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修得正果。 如今,产品研制队伍中的队员大多已经各自挑梁,成为各项目研制的主力。同时,环顾我国周边形势,海上矛盾频出,时局并不太平,急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在心里默念,希望我们在新产品的研制里程中继续踏浪出海、扬帆远航。 (作者: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