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舒国治的“任性”生活
发布时间:2013-11-21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读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这个男人真会活。他的“会活”是任性的,并且是有风格的。他说自己对自由太习惯去取用,并认为只有极度的空清、极度的散闲才能获得自由。或许正是这些,使他能以超俗的眼光与闲散讲旅行、讲山水、讲生活。

舒国治受过教育、见过世面且事业有成,然而,他却在文学事业最辉煌时放弃一切去漫游世界。上世纪80年代,他独自浪游美国,从一个小镇走到另一个小镇,每到一处打点零工、攒点小钱,住得差不多了再收拾行囊上路。

他告诉人们,人世间有太多与钱无关、与实质有关的东西。正如他在《十全老人》里说的那样,他的理想生活是“容身于瓦顶泥墙房舍中,一楼二楼不碍,不乘电梯,不求在家中登高望景,顾盼纵目”。

在杭州的某个冬日早上5点,他骑车去潮鸣寺一家旧式茶馆,为的不是茶,也不是茶馆的古旧,而是茶炉上的烟汽、茶桌上缭绕的香烟,连同人嘴里哈出的雾气,为的是这些微渺不可得的所谓“人烟”。

在他眼里,英国是萧简的,因为离开人群、商店几十公尺,便见墙海冷冽、长巷幽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先进文明、设备齐全的大村庄;美国最好的地方不是纽约,人住在纽约会有一辈子很短的感觉。

我喜欢他那篇《老旅行家永远在路上》,写一个叫诺曼·刘易斯的英国老旅行家。他称刘易斯除了具有传统英国人安于萧简田野、自得其乐外,还具有异国探奇寻险于最“微妙”时刻的能力。正因为刘易斯不够红,才促成他的旅行事业更为绵长。

舒国治这样的文字哪里是在写刘易斯,分明是在写自己。尽管近年来,他的书印刷量还不少,但毕竟只是在一个小众人群里传播,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任性地视旅途为人生中的一半,而另一半须在下了车后再去谋取。

(作者:曲杰)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