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回忆共产党、毛主席把我们全家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是人民助学金使我读到初中毕业,党和国家又以“黄金等身” 的巨大代价把我培养成飞行员。这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我一直牢记在心,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回报。 1938年,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在我出生前分家时,父亲只分得几亩山坡地,没分到房子,却分得数额不小的高利贷。分得一头毛驴,由于债主逼债,当年就卖了,此后的30多年,就靠父亲肩挑把粪肥送到山地里,靠父母拉犁种地。在我刚刚记事的年龄,看到父母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可打下的粮食,交完了苛捐杂税,还了高利贷的利息,所剩无几,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遇有灾年更是雪上加霜,不到过年就没有粮食了。进入腊月,讨债的也就上了门。没钱还债,父亲只好东躲西藏,有家不能回。 日子越来越难,为了活命,我六岁时不得不去讨饭。 正当我们全家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时候,共产党、毛主席救了我们,几十年利滚利的高利贷终于废除了!我家还分得了土地、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品。我上了学,靠助学金念完了初中,当了小学教师,三个月后调到县政府工作。 1958年参军时, 保送我去总后勤部天津第一汽车学校学习。在即将毕业时,予选飞行员合格,进入空军长春预备学校学习。在这里,主要是进行近乎苛刻的政治审查、身体复查、文化考察以及军体项目的达标。空军预备学校的淘汰率很高,只有少数学员全部合格、达标,能够进入航校学习飞行。 通过道道难关,我进了空军锦州第三航空学校,首先进行航空理论学习,合格后才能学习飞行。当时的学员中,初中文化是最低的,学习理论遇到的“难题”总是比别人多,我只能用加倍地努力,刻苦地学习来弥补,以优异的理论学习成绩,参加了学习飞行的训练。那时,在歼击机航校学习飞行,要经过三个机种——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练机。我分别在阜新、涿县、锦州三个机场,依次进行三种教练机的飞行训练。 飞行训练是比理论学习更加严峻的考验。首先面对最大的压力是自己的身体素质,一方面我的体质较弱,另一方面平衡机能较差。这不但需要以坚强毅力坚持高强度的体育锻练,还必须以超强的忍耐力,来承受飞行中强烈的身体反映的痛苦,这还意味着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每当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就会想起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就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当我听到上级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同全国人民一起度过难关,代头吃代食品,几个月不吃肉,却为了我们飞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一直按规定供应主副食品。激动的心情产生巨大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付出了多于其他同学数倍的努力,终于闯过了这一难关,适应了空中的飞行生活。 在人们的心目中,驾驶银鹰在蓝天翱翔,充满神秘,让人羡慕。事实上,飞行前的技术准备,飞机座舱内各种仪表数据、功能和位置必须牢记在心;每次飞行几百个操纵动作和程序,必须丝毫不差地印在大脑里;机场周围100公里以内所有地物、地标,上百个空中特殊情况处置方法,必须倒背如流……从认识飞机外表到进入座舱熟悉每一个开关仪表;从启动试车到地面滑行;从感觉飞行到教员带飞、放单飞,都使我深切地感受到飞行的艰难。因为飞行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特殊职业,必然有许多比其他工作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保证飞行训练的正常进行;需要经常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和体能锻炼,做到思想健康,理论精通,体魄超群;要有飞行所必须的营养要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飞行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和险情,只有沉着、大胆、冷静地处置,才能做到转危为安,在不断积累经验、接受教训中,提高飞行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每个机种都有上百个科目,可以说在飞行中每一个动作的顺利完成,每一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每一个科目的考试合格,都是用艰辛刻苦的努力换来的,都是智慧与胆识的结晶。如果某一个科目技术跟不上,考试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再加上身体和政治上的原因,经常有一些同学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挚爱的飞行事业,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那时一个期班,五十多名学员,能够毕业当上飞行员的,不到一半。正是在这样超乎寻常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思想毅力和飞行技术才能得到全面增强,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 新飞行员从航校毕业分配到航空兵部队,要进行改装战斗机的训练,又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四种气象的“全天候”飞行员,可以参加战备值班了。培养一个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员需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所有职业培训中最漫长的。而国家投入的经费,更是所有职业培训中最昂贵的,足可以用黄金打造一个同样的自己,真正是“黄金等身”。在这样难忘的日子里,我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旧社会里讨饭娃,新中国的飞行员;永远忠于毛主席,一生一世报党恩。”表明自己对党和毛主席感恩的心情、为祖国献终身的决心。这几句话虽然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可当时自己既然是这样想的,就要一生一世这样做:在航校时,同一期班的五十多名同学中,第一批发展三名党员,我是其中的一个,奖励更是经常不断;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后,全军开展“两忆三查”和学雷锋活动,我是部队忆苦思甜和学雷锋的先进典型;先后担任飞行大队政委、团副政委;多次被评为优秀飞行员、模范政工干部;曾参加南京军区空军英模事迹报告团,出席军委空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转业后,我牢记党和军队二十多年的培养教育和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掌握地方工作的特点和业务知识,迅速实现了由军队到地方工作的转换,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1987年我到县政协任文史委员会主任时,年已半百,深感自己的年龄、经历、知识很不适应文史工作的需要。我克服各种困难,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研读史书和文史报刊,较快地适应了文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我初到政协主编的《青龙文史资料》第四辑在全省十年(1979年至1989年)文史书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县政协连续三年(1991年至1993年)被评为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文史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获晋级奖励;多次在省、市和全国文史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退休后,我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回报党的恩情。我坚持读书和写作,每年都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的书、报、期刊上发表二、三十篇作品,在我年逾古稀的2009年,批准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现在还担任十几个公益性社会职务,我都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我通过朋友募捐和个人收入,帮助几十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使有的学生免于失学;有学生因此受到激励和鼓舞,更加好学上进,陆续考上大学和研究生。有些学生在学有所成后来看我,更使我由衷的高兴,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好心情。我多次被评为市、县“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在全党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媒体,多次采访报导。 (作者:杨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