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地心引力》有感 好莱坞科幻巨制《地心引力》讲述的是:首次执行航天任务的瑞恩·斯通博士和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航天员马特·科沃斯基在太空中执行出舱作业时,遭遇卫星爆炸,导致航天器被毁,其他同伴全部遇难,两人不得不在失重、缺氧、随时面临卫星碎片袭击的逆境中求生,科沃斯基为了救斯通而牺牲,唯一的幸存者斯通几经绝望之后,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完成了自救。她最后借助中国制造的神舟飞船重返地球。 该影片并非像其他好莱坞大片那样仅靠视觉征服观众,而是在一个简单的“绝境求生”故事中挖掘出人性的本能和情感的力量。 三次绝望 三次重生 影片的女主角斯通第一次陷入绝望是因为她所乘坐的探索者号航天飞机遭到碎片袭击后,自己被甩到了太空中,失去了与地面的联系,但她始终没有丧失求生的信心。 当斯通终于抓住同伴用生命换来的机会成功进入联合号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舱时,导演用了一个美妙的镜头:斯通如释重负地脱掉了航天服,蜷缩成一团,悬浮在太空舱里,犹如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一般宁静。 求生的欲望战胜了对太空的恐惧。然而,磨难并没有结束。当她千方百计想回到地球时,联合号的备用逃生舱被降落伞缠住无法启程,她勇敢地爬到舱外解除了降落伞,正准备开着飞船去救科沃斯基的时候,她第二次陷入了绝望。原来飞船没有能源,她根本无法逃脱。 求生的本能让她想方设法试图与远处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联系,却意外地连接到了地面,听到了来自地面熟悉的声音——狗的叫声和婴儿的啼哭。此时,斯通泪如雨下,面对自己不得不在救生舱里等死的现实,她无计可施。 在她陷入昏迷之时,那些已经牺牲的同伴们仿佛在她身边给她勇气和鼓励。她再次接受挑战,完成了自救。 当她把握住最后的时机逃往天宫,顺利进入了中国制造的神舟飞船后,斯通又陷入第三次绝望。在经历了一次次绝望和重生后,她坦然面对生死,神舟飞船穿过大气层,变成了一个火球,斯通在飞速下降的过程中沉稳应对。当神舟飞船坠入大海。当她猛地冲出水面的那一瞬间,彻底获得了重生。 三次绝望,三次重生,女主角经历了失去同伴、失去希望、几乎失去生命的洗礼,最终依靠同伴的鼓励和自己对生命的渴望,顽强地活了下来。 国际太空观与中国 斯通是美国人,在她逃入国际空间站后再次出舱时穿上了俄罗斯的航天服,最后来到中国空间站坐着中国的神舟飞船回到地球,导演如此颇费心思地巧妙安排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太空并非归某个技术强国所独有,而是属于全人类。 影片的开端交代了灾难的缘由——原来是美国袭击了俄罗斯的军用卫星,才使其他航天器遭到毁灭。而最后女主角却是在各国航天力量的帮助下才绝处逢生,其中涵义耐人寻味。 离开影片回到现实,中国的航天事业其实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但是中国的无数航天人永不言放弃。中国航天走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许多研发团队一次次陷入困境之中,势单力薄,难关重重,在最艰难的时刻互相鼓励,身处困境也决不放弃,依靠自己的信念,成就奇迹。这不正是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吗? 影片将中国的航天器作为女主角最后的“救命稻草”,笔者认为并不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而是表达了“太空属于全人类”的思想以及对美国以外国家开展太空探索的肯定。 中国航天事业也是秉持着共同开发、和平利用的理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作者:任悦鸣)
|